肝炎后肝硬化主要因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病毒所致,甲型、戊型肝炎虽然在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后可致肝纤维化,但一般不转变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慢性活动型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HBsAg携带者均可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一、临床表现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不尽一致.早期与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相重叠,不易区分。少数病人长……
二、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肝功能正常时可参加较便工作,以不疲劳为度, 肝功能异常及并发感染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乐观的情绪,消除消沉和紧张状态。避免应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有其他疾病需要治疗时,其选药原则是选用对肝脏毒性最低的药物,剂量小、疗程短,用药期间监视肝功能,发现肝功能明显损害要立即停用。
(2)饮食、营养:肝硬变的基本治疗是支持疗法,加强饮食营养有重要意义。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为宜,不食粗糙食物.终生忌酒,出现肝昏迷时,要限制蛋白饮食,有腹水时应限制水、盐摄入。蛋白质供给量为100~150g /日,含高蛋白质食品如牛乳或乳制品、豆制品、鱼、蛋、瘦肉等,据报道为补充蛋白又不促发肝性脑病,可饮用二裂菌乳(先用50g/次, 3次/日,逐渐增至 100g/次, 3次/日)或发酵酸牛奶。糖类食品供给 300~ 500g/日,如病人食量不足,可服甜食品如果于露、糖藕粉、果酱、蜂蜜等,最好给葡萄糖。脂肪摄入量应<50g/日。食物中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亦可补充 维生素B族、C、A、E、K等。
(3)保肝药物:常用护肝药,尚不能肯定有确切疗效,下列药物可选用一二.大量长期应用有可能加重肝脏负担。①、肝宁(水解肝素)1~2片/次,3 次/日,或 3~5ml/日肌注,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有严重肝功能障碍者不宜。 ②、葡萄糖醛酸内酯(肝泰乐) 0.1~0.2/次. 3次/日.亦可静注或肌注 0.l~0.2g/次, l~2次/日。 ③、肌苷 0.2~0.6g/日,静注。 ④、阿卡明 0.2g/次, 3次/日。 ⑤、复方胆碱l~2片/次,3次/日。可诱发肝昏迷,晚期患者慎用。 ⑥、蛋氨酸1g/次,3次/日。副作用同复方胆碱。 ⑦、肝乐40~60mg,肌注,1次 /日,疗程20日。 ⑧、硫辛酸10~25mg肌注,1次/日, 2~4周为1疗程。 ⑨、三磷酸腺苷(ATP)20mg/日肌注或静注、静滴。⑩、辅酶A50U/次,l~2次/日,静滴或肌注,常与ATP合用. ⑾、高渗葡萄糖液,水解蛋白、血浆.白蛋白和全血等。
(4)其他治疗:胎肝细胞悬液静注或腹腔内注射可起到改善肝性脑病、腹水和肝肾综合征的作用。晚期而不伴严重肝外疾病者可考虑肝移植。
(5)并发症的治疗:
1)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轻度单纯性脾肿大无须特殊处理,中度以上肿大伴脾功能亢进者可作脾切除术,有严重门脉高压(表现为脾肿大与脾功能亢进,胃肠道瘀血,腹水,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开放如腹壁静脉曲张、食道及胃静脉曲张、痔疮等)时可做分流术。但肝炎后肝硬化的肝脏有广泛损伤,肝功能贮备小,手术创伤即有可能导致昏迷和死亡,故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2)腹水;记24小时出入水量、体重,定期检测血、尿电解质和肾功能。 卧床休息。限制钠盐摄入,一般食盐<1.3g/日,腹水消退后可增至 3g左右/ 日。每日入水总量限制在1000~1500ml。经以上处理无明显效果时,可加用以下措施。1、利尿剂:注意潴钾药物(如安体舒通、氨苯喋啶)与排钾药物 (如双氢克尿塞、速尿等)合用,一般首选安体舒通20~40mg/次,3次/日。 若疗效欠佳,可于每3~5日增加 100mg/日,直至 40Omg/日。若仍不理想,可加双氢克尿塞 25~ 50mg/次, 3次/日,或加速尿 20~80mg/次, 2次/日。在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血钾,若血钾降低,可口服或静脉补充钾盐。2、扩充血容量与利尿:静脉滴注白蛋白10g或血浆20O~400ml,同时用速尿40~60mg 以4mg/分速度静滴,或用 20%甘露醇 250ml快速静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