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中医治疗肝硬化效果良好,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系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细胞弥漫性实质性病变。包括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肝结节与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及结节形成,使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形成肝硬化。引起肝硬化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血吸虫并酒精中毒、化学毒物或药物,胆汁瘀积、循环障碍、营养不良及原因……
[加减法]
①腹胀者,加玫瑰花l0g,佛手l0g。
②溺少者,加白茅根30g,抄参30g。
③出血倾向者,加二至丸15g,仙鹤草30g。
④便溏者,加白术l0g,山药20g。
(2)脾肾阳虚证:腹大胀满如蛙腹,朝宽暮急,面色白光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下肢浮肿,小便清白,大便稀溏,舌苔白滑,舌质淡白,边有齿印,脉沉细。治宜温补脾肾,化气利水。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减:
制附片、党参、焦白术、椒目各l0g,干姜5g,陈葫芦30g。如病久脏器真阳真阴衰败已甚者,加紫河车、鹿茸等血肉有情之品,填养精髓。
四、其他治疗
1.针刺疗法
本法的主要作用是疏肝理气、健脾利水,对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肝脏功能,有一定的作用,可配合药物治疗使用。
(1)单腹胀:选肝俞、章门、脾俞、气海、大肠俞。
(2)腹水:选脾俞、阴陵泉、水分、水道、肾俞、复溜、中脘、天枢;足三里。
(3)肝区胀痛:选肝俞、支沟、足三里、阳陵泉。耳针取肝穴。手针取肝穴及偏头点(3号穴)。
(4)鼻衄、齿龈出血:胃热炽盛者,选内庭、上府。阴虚内热者,选太溪、太冲、通天、申脉。另外,还可以选加迎香、合谷、尺泽、少商、三阴交、血愁等穴。
每日针刺一次,每次选3-4个穴位,留针30叫钟,平补干泻法。针后根据病情可考虑在同穴位上:局部以温为度,每2-3周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1~2周。
2.水针疗法
参考上述穴位,腹胀者,选用654-2,每次10~20mg,每穴平均注入,或50%丹参注射液,每穴位1~2ml;鼻衄,齿龈出血者,用维生素K1,每穴1-2mg;腹水者,选速尿,每穴注5mg。每日或隔日1次,2-3日为1疗程,间隔1周再进行下一疗程。
3.气功治疗
主要用于积聚型,有辅助治疗作用。
(1)肝郁气滞突出者
①放松功:三线放松功或分段放松或整体放松都可以,坐式或仰卧式,自然呼吸,每次1遍,约30分钟,每天3次。
②保健功:每日加强摩腹100-300次,每日3次
③呼吸法行步功:每次30-60分钟,每日3次,
④吐纳导引坐功:根据病情需要,吐纳时可配合应用六字决中“嘘”字吐音法。
(2)气滞血瘀突出者
呼吸行步功,每次30-60分钟,每天4-5次,配合行气化瘀导引功,加腹式呼吸,每次30分钟,每天4次。根据病情需要,还可配合太极三十穴式动气功,每天2次。
4.药物外治法
配合内服药使用,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