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湖北武汉一位平凡母亲“暴走七月,捐肝救子”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这位母亲名叫陈玉蓉,她的儿子患有先天性肝功能不全(肝豆状核变性)。为了给儿子捐献肝脏,患有重度脂肪肝的陈玉蓉每天“暴走”10公里,每餐仅进食半个拳头大的米饭团,硬是在七个月时间里让脂肪肝奇迹般地消失了。尽管陈女士所表现出的母性光辉和献身精神确实令人动容,但脂肪肝患者不应……
——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BMI(即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和判定标准。BMI=体重(kg)/[身高(m)]2。对于亚洲成人而言,BMI≥23kg/m2提示体重超重,BMI≥25kg/m2提示轻度肥胖,BMI≥30kg/m2提示重度肥胖。中心性肥胖指: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
患脂肪肝后,其干预和治疗应强调综合治疗,患者须改变生活方式、节食、运动、禁酒和戒烟,以及控制原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充分进行的生活方式治疗后仍不足以恢复正常或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则需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包括调脂、降压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控制血糖等。
运动应在晚餐1小时后
“多动”是指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规范的运动疗法。
合理运动有助于促进脂肪代谢。运动不足会加重脂肪肝的发展进程,严重者甚至影响肝功能;运动过度,轻则造成身体的疲劳感,重则可能加重病情,对进一步治疗不利。
选择适宜的运动方案进行科学训练,才能发挥运动对人体的有益作用。有些脂肪肝患者认为只要按时服用医生开的药就可“药到病除”,而对节食和运动的坚持时断时续。孰不知在脂肪肝的治疗中,饮食、运动处方与药物处方一样重要。
运动疗法有许多种类,其中比较适合于脂肪肝治疗的是有氧训练。由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工作特点、自身基础条件以及当前肝功能的情况各不相同,因而运动方案也各有不同,运动处方必须体现个性化。
对于中老年患者来说宜采取运动强度不大、心率变化较小的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若是较年轻的脂肪肝患者,则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进行运动强度和心率变化较大的活动,如舞蹈和游戏等。
每天的运动时间以晚餐后隔1小时进行为好。要消除多余脂肪,每次的有氧运动时间必须达半小时以上,在此之前消耗的是糖而不是脂肪。运动频度取决于运动强度和每次运动持续的时间。根据需要和功能状态,每周3~7次。每日运动可产生较好的训练效应。
一般认为每周减肥的程度在1公斤左右为宜,因为快速减肥时体重减少的主要成分是水分而不是脂肪。并且短时间内快速减肥有进一步加重肝损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