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合理的饮食制度防治脂质代谢紊乱性疾病的膳食设计特点应该为:低热能,即不超过标准体重热能要求;低脂肪,烹调方式以蒸、氽、拌、煮;高蛋白,尽可能选用一些优质蛋白的原料;适量碳水化合物,高纤维素,选用粗糖,含糖量低、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多维生素,选用含维生素B、C丰富的荤素食物与水果;少盐,忌刺激性的调料;食物品种多样化。哪些食品有助……
维生素C在绿叶蔬菜中含量最丰富。西红柿、黄瓜等维生素C的含量虽不及绿叶蔬菜,但因常被生吃,维生素C损失少,因而也是维生素的良好来源。维生素E在植物油中含量最高,其次在豆类、坚果类和谷类中含量较高。所有绿色或黄色蔬菜均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后者在体内可进一步转化为维生素A。
改变不健康的饮酒习惯
要改变不健康的饮酒习惯,首先要认识到饮酒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推杯换盏的目的是为了增进感情、增加友谊、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使社会行为更加圆滑,因此要以低度酒或饮料为主,酒量适可而止。
绝对节制饮酒
一些研究者认为安全饮酒的界限为每周不超过3瓶啤酒,并给肝一个休息日。但这种所谓安全饮酒也有不少弊病:①饮酒有个体差异性,对某些人来说饮酒量并没有减少;②少量饮酒者随着饮酒量的增加危险性也在增加;③女性即使较少量的饮酒,也可能会产生各种损害,妊娠时危险性更大;④饮酒的影响不仅是饮酒量,还有很多因素,如体重、个人体质、酒精扩散速度、饮酒类型、有无进食、酒的种类等,因而事情不是那么简单。所以许多学者提出最好不使用安全饮酒量这一名词,即尽可能不要饮酒。
每日饮多少酒较安全,国内外尚无定论。从有关的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出,每日饮酒量与疾病的发生及社会行为有直接的关系。有人在夏威夷对8 000多个日系美国人进行了长达8年的追踪观察,提出饮酒量的多少与多种疾病的死亡率及意外事故之间有明显的关系。一日饮1瓶啤酒比不满1瓶的总死亡率高,也比完全不喝酒的人或少喝一点酒的人群明显的高。在美国,对以35岁以上的成人为中心的16个调查组追踪随访5~24年,也考虑到女性比男性对酒的耐受性较弱或体重较小的缘故,认为,每日男性1瓶半啤酒、女性1瓶啤酒为一个健康的饮酒量。日本对1万人14年追踪调查的结果显示,即使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日饮酒量如果超过1瓶半啤酒,其病死率也明显上升。特别是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肝硬化、癌症等的患者,每日饮酒即使不到两瓶啤酒,其死亡的危险性也比不喝酒的人高出1倍,两瓶以上者要高出1.6倍。喉癌及食管癌将高出15倍。因此,在荷兰不仅不提倡所谓安全饮酒,而且提倡尽可能不喝酒。
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及戒酒
一日三餐定时限量,早餐要吃饱、中餐要吃好、晚餐大半饱,避免过量摄食、进零食(特别是甜性零食)、吃夜宵等不良习惯,以免扰乱代谢功能,诱发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对常年嗜酒者来说,彻底戒酒是预防酒精性肝病惟一有效的方法,而一切其他所谓的治疗措施均系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