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病征,其发病机理是结肠,特别是降结肠、乙状结肠部位出现充血、水肿、甚至溃疡等炎症变化。主要症状是大便失常,多数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糊,或大便中有未消化之物,粘冻或血丝,并常常伴有腹痛、肠鸣,以及泻下不爽、里急后重等症状。病程短者半年至1年,长者可达10至20年,甚至更长。慢性结肠炎属中医“泄泻”范围。由于病程长短……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病征 ,其发病机理是结肠 ,特别是降结肠、乙状结肠部位出现充血、水肿、甚至溃疡等炎症变化。主要症状是大便失常 ,多数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 ,粪质稀糊 ,或大便中有未消化之物 ,粘冻或血丝 ,并常常伴有腹痛、肠鸣 ,以及泻下不爽、里急后重等症状。病程短者半年至 1年 ,长者可达 10至 20年 ,甚至更长。慢性结肠炎属中医“泄泻”范围。由于病程长短不一 ,体质禀赋差别 ,病因病机不同 ,临床上表现出的症状、体征不尽相同。慢性结肠炎的辨证十分重要 ,证不同治亦不同。根据慢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 ,大致可按以下几种证型进行辨治。
一、脾虚泄泻 :症见大便次数增多 ,粪质糊烂 ,便下成堆。饮食不当 ,如进食油腻或生冷之品后泄泻次数更多 ,使质呈稀薄水样 ,飘浮水面 ,甚至可以见到菜叶等不消化物。患者面色萎黄、神疲乏力 ,四肢倦怠、时感腹胀 ,苔薄腻 ,舌质淡 ,舌边有齿印。治宜健脾助运 ,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物如白术、党参、茯苓、扁豆、苡仁、淮山药、陈皮等。
二、肝脾不和 :症见腹痛腹泻 ,每因情志抑郁、恼怒不欢或情绪紧张而引发 ,泻下粪质稀溏 ,便后腹痛腹胀缓解。苔薄质常 ,脉弦缓 ,治宜疏肝健脾 ,方选痛泻要方加减。常用药物有白术、白芍、陈皮、防风、柴胡、郁金、茯苓等。
三、脾肾两虚 :泄泻日久 ,晨起急欲排便 ,其状颇急 ,泻下稀薄 ,飘泻水中 ,或见粪便中夹有菜叶等未消化之物 ,常伴畏寒肢冷 ,腰酸等。苔薄润 ,舌质淡嫩 ,脉沉细。治宜温补脾肾 ,方选四神丸加减 ,常用药物有补骨脂、肉桂、附子、肉豆蔻、五味子、党参、白术等。以上是慢性结肠炎的常规治法 ,若患者出现其他症状 ,又当随症变化。如兼有湿热 ,出现舌苔黄腻、小便黄赤 ,可加黄连、黄柏等苦寒清热之品 ;若兼寒湿 ,症见苔白腻、遇寒即泄 ,酌加苍术、炮姜等以温中化湿 ;若兼热毒 ,大便中有粘冻、血丝 ,可加白头翁、马齿苋等清热解毒。
慢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 ,贵在辨证准确 ,用药精当 ,通过正确的辨治 ,常常能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