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蛔虫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玻感染后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和营养障碍,从而影响生长发育,危害儿童健康。蛔虫病的主要感染途径是通过被蛔虫卵污染的手,其次为污染的食物或水经口而感染。(最高感染程度年龄为3-10岁,以5岁达高峰,一般来说,感染期虫卵的出现率以七八月份为最高,以6-8月份感染最多。)蛔虫的成虫寄生于肠道,由于其分泌毒素和对肠……
蛔虫 :蛔虫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感染后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和营养障碍 ,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危害儿童健康。蛔虫病的主要感染途径是通过被蛔虫卵污染的手 ,其次为污染的食物或水经口而感染。 (最高感染程度年龄为 3- 10岁 ,以 5岁达高峰 ,一般来说 ,感染期虫卵的出现率以七八月份为最高 ,以 6- 8月份感染最多。)蛔虫的成虫寄生于肠道 ,由于其分泌毒素和对肠道机械性刺激的作用。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或多吃易饿的表现。腹痛为最常见的症状。疼痛的部位常不固定 ,多发生于脐周 ,其特点为反复发作 ,但每次持续时间不长 ,痛时按揉腹部疼痛减轻 ,痛后如常。
有的幼儿可出现变态反应。在体内从虫卵到成虫的过程中因幼虫移行肝、心和肺时 ,可引起局部或全身变态反应 ,如出现干咳、气喘、胸痛、发热及荨麻诊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变态反应。有的幼儿在睡觉时磨牙 ,平时爱挖鼻孔 ,皮肤发痒和肚子胀、易哭爱闹 ,也是蛔虫在肠道施放毒素 ,刺激神经系统引起的。
预防措施 :
个人卫生 :幼儿园教师积极培养儿童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食前便后要认真洗手 ,勤剪指甲 ,及时纠正吸吮手指的不良习惯 ,以杜绝虫卵入口的机会。
饮食卫生 :要求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工作前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保证儿童不喝生水 ,生吃瓜果时要洗净去皮。
环境卫生 :培养幼儿良好的大小便习惯 ,厕所要幼儿专用 ,便后及时冲刷 ,保持清洁无臭味 ,每天至少消毒一次。
水痘 :水痘是婴幼儿或较大一点的儿童易患的一种轻症急性传染病 ,传染性很强 ,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传染源为急性期病人 ,可通过飞沫、唾液、咳嗽传染给健康儿童 ,另外也通过接触受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衣物等物品传播。 (但因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软弱 ,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的机会不大 )。水痘的潜伏期一般为 14- 16天 ,多发于 2- 6岁的幼儿 ,除夏季少见外 ,其它季节均可发生 ,尤以冬春多见。病后获得终身免疫。到成人期有 20%的人可患带状疱疹。水痘被感染后 2- 3周发病 ,起病时 ,一般症状较轻 ,可有低热及不适感 ,体温在 39℃以下 ,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发热 1- 2天出现皮诊 ,首先发于躯干 ,逐渐延及头面部和四肢 ,呈向心性分布 ,即躯干多 ,面部四肢较少 ,手掌、足跖更少。初为红色 ,细小斑丘疹 ,数小时后变为圆形的 ,有薄膜包围的“露珠”状疱疹。大小不一 ,壁薄易破 ,周围有红晕 ,有痒感。疱疹液开始清亮而后变混浊。 1- 3天后疱疹变干结痂 ;若无继发感染 ,脱落后不留疤痕。皮疹以躯干、腰、头皮多见。四肢稀少 ,呈向心性分布 ;常成批出现。在同一时间可见斑疹、疱疹、干痂。口腔粘膜、咽部、眼结膜也可见疱疹 ,破溃后形成溃疹。如无并发症 ,整个病程约为 2周。
预防措施 :
1、接种疫苗 : 1周岁以上未得过“水痘”的易感人群 ,均可接种水痘疫苗 ,疫苗可提供至少 14年的长期保护。
2、作好预防疫苗的注射工作。
3、若发现患儿 ,及时作好隔离工作。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变干后为止 ,对密切接触儿检疫 21天。
4、经常给幼儿洗澡、换衣服 ,保持皮肤清洁。手要勤洗、指甲勤剪 ,坚持体格锻炼 ,增强抗病能力。
5、活动室、卧室要勤通风。并对所用的玩具及其它用品要彻底清洗、然后用紫外线消毒。
6、水痘病毒与带状疱疹病毒有共同抗原性。有的成年人接触水痘可患带状疱疹 ,未患过水痘的儿童 ,接触带状疱疹患者后 ,也可发生水痘 ,希望家长尽量避免幼儿接触带状疱疹的病人 ,以防感染水痘。
7、提醒家长不要带患儿去公共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