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抗癌协会和赛诺菲―安万特联合举办的“中日韩消化道肿瘤媒体研讨会”上,张苏展教授说,随着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和都市化,中国大肠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张苏展教授,以及中国临床肿瘤协作中心常委、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蔡三军教授,今天在此间表示:早期筛查对于大肠癌的防治至关重要,“尽早看、不耽误”可有效降低大肠癌患者的死亡率。
在中国抗癌协会和赛诺菲―安万特联合举办的“中日韩消化道肿瘤媒体研讨会”上,张苏展教授说,随着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和都市化,中国大肠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目前中国正在推广大肠癌的早期筛查,在嘉善和海宁两地开展的早期筛查试点就成功使两地大肠癌患者的死亡率下降。据张苏展透露,今年大肠癌早期筛查试点将扩大到云南、山西、四川、湖北等地的13个区县,明年会增至40个区县,未来大肠癌筛检更有望进入医保系统。
蔡三军教授说,目前来就诊的大肠癌患者大都已进入中晚期,由此更显早期筛查的重要性。他并强调,对大肠癌应规范预防、规范诊断、规范治疗、规范随访,社会各界也应给予患者以心理关爱。
两位教授指出,遗传和直肠病是大肠癌的高发因素,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不良饮食习惯亦是诱因。张苏展称,运动能降低患大肠癌的风险,“高水平体力活动能降低大肠癌风险达50%。”
研讨会上,中国首部针对公众的《消化道肿瘤规范化防治手册》正式推出,手册中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每3到5年需进行一次大便潜血检测。两位教授介绍说,大肠癌可自我筛查,在医院购买相关器具后,将大便样品寄往相关检测机构,数天后便可知道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