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快讯 药品器械 查看内容

甘肃“千年药乡”陇西药材价格骤跌引多头伤

2014-9-5 12:38| 发布者: 丁宁| 查看: 47| 评论: 0|原作者: 冯志军 魏建军|来自: 中国新闻网

摘要: 多年靠种植药材为生的甘肃陇西县农民董淑兰最近一脸愁容,持续的干旱导致家里近两亩地的中药材较往年减产了近一半,本以为减产后“物以稀为贵”的中药材能卖个比较好价钱,令她始料未及的是今年的药材价格竟出现大幅下跌。
    中新网兰州9月5日电 (记者 冯志军 魏建军)多年靠种植药材为生的甘肃陇西县农民董淑兰最近一脸愁容,持续的干旱导致家里近两亩地的中药材较往年减产了近一半,本以为减产后“物以稀为贵”的中药材能卖个比较好价钱,令她始料未及的是今年的药材价格竟出现大幅下跌。 

    “这是近四五年来最差的一年”,种药材二十几年的董淑兰掐着指头给中新网记者计算着收入的悬殊变化,前年同期的药材收入有两万多,去年降至八千多,今年甚至还不如去年的,“今年就是不下雨,入春以来就没有见过一次透雨,这种情况相比往年太不正常”。

    眼下,董淑兰最期盼的就是天能多下几场秋雨。她说,今年收入减少最主要就是干旱,现在雨水好的话,还在地里的小拇指粗细的药材也能长好,旱死的已经死了,奄奄一息的那些药材如果能得到充足的雨水还可以长好。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被称为“千年药乡”、“天下药仓”和“西部药都”,是全国“道地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当地黄芪和白条党参通过了国家质监总局原产地标识认定。

    骤跌的药材价格所引发的不仅是源头的药农损失惨重,一些多年经营药材生意的商贩亦叫苦不迭。经营二十多年药材生意的商贩史金军在陇西当地最大的药材交易市场里拥有一间颇具规模的药材批发铺,但和往年交易密集的这个时节相比,近期店内鲜有外地客商光顾,一些堆在地上的药材已沾上了薄薄尘土。

    “今年药材的市场行情是几年来最差的,以前从没遇到过这样(剧烈变化)。”药材价格的大幅波动让史金军一肚子苦水,“首先药农家里的成本是收不回来了,我们从他们手里收回来再进行加工,其中利润也不是很大,今年的成本应该是收不回来了”。

    史金军家里也种植着10亩党参,今年惨淡的市场行情使得客商对中药材的“要求”也提升了不少。“今年不深加工的话根本没地方去销啊。”他说,中药材在进行深加工完之后,这批货基本上就发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去了,外界反映陇西这边药材加工后还可以,效果也满意,但感觉今年的需求忽然变小了。

    “现在已经不敢进太多货了,只能少进一点,边进边出。”史金军猜测当地中药材各个环节的从业者所表示“今年赔了本”的原因主要包括:市场价格不好,当地及周边扩大了种植规模,加之持续干旱等所致。

    面对中药材市场行情的不景气,负责当地中药材集中外销的中国陇西文峰药材交易城负责人梁爱军也显得无可奈何。他说,近年来出自这里的药材流向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尤其党参、黄芪等常用中药,只要用中药的地方就“一个也不会少”。

    不过记者采访期间,偌大的一个交易市场内显得冷清了不少,很难见到出入交易的车辆和客商。梁爱军坦言,从今年来看,市场上绝大多数中药材价格都在下跌,其中以当地主打的党参降幅最大,最厉害跌至往年价格的四分之一。

    梁爱军认为中药材跌价厉害也与其此前存在价格泡沫减少有关。他分析说,因为价格上涨时炒作的人就多了,从今年来看,中药材“货源充足”使得商贩炒作的空间缩小,其中的泡沫也就被挤得差不多了。同时,还与其此前五年价格连续上涨有,当地民众因此大幅扩大涨至面积,价格也就掉下来了。

    “今年药材的价格骤跌对我们交易平台影响会有,不过不会很大。但对每个商户以及药农来说肯定有影响了,利润也会下降不少。”梁爱军说,为了避免药农盲目种植频受损失,他们开通了中药产业窗口平台,通过网络和手机报的形式,每天定时向种植户发送最及时的药材市场价格信息和相关的最新行业政策,以保障农民“及时了解行情不把药材卖低”。(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