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传言“含氟牙膏致癌”,某个牌子的含氟牙膏狂打折也卖不出去,含氟量高的水质会造成牙齿发黄……含氟牙膏致癌说是否是真的?我们又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牙膏呢?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牙膏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有传言“含氟牙膏致癌”,某个牌子的含氟牙膏狂打折也卖不出去,含氟量高的水质会造成牙齿发黄……含氟牙膏致癌说是否是真的?我们又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牙膏呢?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牙膏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龋病是牙体硬组织脱矿与再矿化动态平衡被打破的结果。脱矿,就是牙齿中的矿物质溶解、流失;而再矿化,就是溶解的矿物盐重新在牙齿上沉积。氟化物可使再矿化作用大于脱矿作用,阻止龋病的发展。
刷牙时,含氟牙膏中的氟释放出来,与膏体中的钙磷等矿物盐形成含氟矿化系统,一方面氟离子可以替换牙齿组织矿物盐中的羟基,形成含氟矿物盐,增强牙齿抗龋能力;一方面氟化物可以促进牙齿表面矿物质的沉积,使早期龋齿再矿化,修复牙釉质。由于牙齿在整个龋坏过程中都会发生脱矿,因此推荐多次、局部使用氟化物。而在牙膏中添加氟化物,可以很好的满足局部、多次使用的条件,是有效维持口腔内适宜氟浓度的首选。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牙膏都含氟化物,而且所有美国牙医学会认可的牙膏都含有氟化物。《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也认为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是安全、有效的防龋措施,提倡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病,特别适合于有患龋倾向的儿童和老年人使用。
所以,含氟牙膏不致癌。“含氟量高的水质会造成牙齿发黄”其实说的是长期摄入过量的氟引起的氟斑牙。含氟牙膏防龋功不可没,正常使用安全无害,不过在高氟饮水区不应该使用含氟牙膏,同时,6岁以下的儿童,由于吞咽反射比较差,容易在刷牙时吞入牙膏,要注意防止氟摄入过量。
一般牙膏的成分古医书《外台秘要》曾说,用杨枝将一头咬软,蘸了药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洁”, 咀嚼嫩树枝用以洁牙的效果似乎也不错,李时珍也说,用嫩柳枝“削为牙枝,涤齿甚妙”。
在还没发明牙膏和牙刷的古代,中国人用树枝、盐、药物等工具来清洁牙齿,希望能达到清洁、消炎抑菌,并带来些微清香的效果。牙膏问世前,西方人发明了牙粉。它是碳酸钙和肥皂粉的混合物,其功能是保持牙齿清洁,除却污渍。但牙粉pH值高,会引起口腔组织发炎。今天,人们对牙膏的期望早已超出了清洁,而是希望牙膏能起到更多口腔保健的作用。
牙膏是由摩擦剂、保湿剂、增稠剂、发泡剂、芳香剂、水和其他添加剂(含用于改善口腔健康状况的功效成份)组成的。不管什么牙膏,其中主打成分都是摩擦剂,清洁作用主要由摩擦剂完成。其他添加剂还包括防腐剂、着色剂等等。
如何选择适合的牙膏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牙膏,目前,大多数牙膏分为以下几种:
一、美白牙膏
去垢增白牙膏中含有过氧化物或羟磷灰石等药物,能采用摩擦和化学漂白的原理去除牙齿表面的着色,起到洁白牙齿、去除牙面外源性着色的作用。
二:抗过敏牙膏
在牙膏中加入脱敏成分,如氟化物、氯化锶,但只对轻度牙本质过敏可以起一定的缓解作用,若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仍不见效,应当停止使用,最好到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采用其他脱敏方法。
三:消炎牙膏
在普通牙膏的基础上加入某些抗菌药物,如洗必泰等。这些药物一般都具有消炎抗菌作用,但长期使用容易导致口腔内正常菌群失调。
四:中草药牙膏
中草药牙膏是在普通牙膏的基础上添加了某些中草药,如两面针、田七、黄芩等具有消炎止血作用的药物,对缓解牙龈炎症有一定辅助作用。
五:含氟牙膏
含氟牙膏在市场上非常多见,它是在普通牙膏的基础上,增加了氟化物成分。目前已证实,含氟牙膏有明确的预防龋齿的作用。因此,含氟牙膏的应用得到了口腔医学界的充分肯定。
使用牙膏需要注意的事项①不要盲目相信功效。
牙膏在口内停留的时间不太长即被涮出,一些特效牙膏难以在短时间内发挥药效。如果牙齿健康,选用普通牙膏即可。
②牙膏最好换着用
长期使用同一种牙膏刷牙,会使某些有害的口腔病菌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使牙膏失去灭菌护齿的作用。最好几种牙膏交替使用,这样既可防止口腔内的细菌对某些药性成分产主耐药性而影响防治效果,又能避免某些药物被长期反复使用而过多摄入体内。所以说,若干种牙膏交替使用,是一种较为明智的选择。
③一管牙膏不要用太久
因为牙膏使用时间越久,暴露在空气中的机会就越多,与牙刷的接触频率就越高,接触细菌的机会也就大大增加。
④一家人不要用一管牙膏
因为每个人的口腔都是一个有多种细菌存在的环境,平时我们再认真刷牙,也只是减少牙齿表面存留的细菌,不可能完全杜绝,尤其是在牙刷毛的间隙中会有细菌附着。如果一家人合用一管牙膏,所有人口腔中的细菌都会在管口聚集,随后又被别人的牙刷带走。所以说,越多人使用同一管牙膏,牙膏管口的细菌存积就越多,细菌传播的几率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