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这个词相信对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一项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抑郁症多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有研究报告表明中国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7.5%,其中抑郁障碍人群比重最大,约6100万人。那么让中国人抑郁的原因有哪些呢?
“抑郁”这个词相信对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一项研究表明:
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抑郁症多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有研究报告表明中国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7.5%,其中抑郁障碍人群比重最大,约6100万人。那么让中国人抑郁的原因有哪些呢? 生存压力大
中国经济的综合国力令世界瞩目,但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并没有保证国民幸福感的持续增长。贫富差距大,大多数中国人仍很贫穷。在联合国新公布的《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中国被排在112位,甚至落后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莫桑比克。这一结果的公正性,想想染色馒头、瘦肉精、塑化剂、地沟油、碾童事件、疯狂校车、雾霾天等新名词的大量出现就可以佐证。
无论是体制内的还是体制外的,富有、中产还是贫困的,男人还是女人,孩子、青年、中年和老人,精英还是文盲,名人还是大众,当代中国人安全感的缺失,已经在各个层面上都高到令人吃惊的地步,失业而没有救济金、“老无所依”、福利水平低、人民安康的保障缺乏等等每天威胁着为生计奔波的人们。
缺乏安全感让人们越来越质疑生存的可能,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谈不起恋爱、人际疏离、情感空白等这些现代城市生活常态问题层层出现,加重了人们的孤独感和抑郁
心理,让现代的中国人越来越感到不幸福,不快乐,并因此产生没有希望,绝望,自私,仇视一切的心理。
国民性格
据专家分析,中国是一个最容易得抑郁症的国家,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中国式抑郁的温床。
不同于西方人,中国人的面子观,完美主义,易感人格特点,更倾向于根据环境、“面子”来表现真正的情绪,抑郁感受一产生就压抑下去,在矛盾出现的时候,往往以为息事宁人更好,结果是负面情绪的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并最终爆发。中国人的情感痛苦(emotional distress)更愿意通过表达躯体上的不舒服变现出来,从而更容易导致抑郁症的产生。
这文化传统有关系,文化越深厚,历史越悠久,民族性格也更趋向于老年人。与看起来象老夫子的中国男人相比,普通的美国男人看起来是大男孩,就连美国总统都显得那么不着调,这种人如果在中国当国家领导人无论如何同难以被认可。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性格也有不同,汉族比较抑郁,其他少数民族比较阳光,原因也差不多。
中国式人际关系强调涵养、外圆内方、世故,在传统观念中,用纯粹的道德高压人性的释放。
礼制、非礼勿听(视)、外圆内方、中庸之道、压制个性发展。“圣人的标准”,人性善(西方人是假定人性恶)的道德束缚,是中国人更倾向于做表面文章的重要的民族传统原因。同时,这种文化限制了中国人感受快乐的能力。
可以说,浸润在中华古老文明中的国人更容易感染抑郁。
缺乏维生素B1
从科学角度来看,缺乏维生素B1可能是中国人容易抑郁的原因。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肯定了抑郁症与维生素B1的关联。“其实,维生素B1与
神经系统的功能关系密切,每一个学过营养学和生物化学的人都有所了解。维生素B1缺乏时,会令人情绪沮丧,思维迟钝;严重缺乏时,会发生多发性神经炎。有研究发现,糖尿病人会通过尿液丢失大量维生素B1,与其足部的神经坏死进程可能有一定关系。”《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居民维生素B1摄入低于推荐摄入量的比例高达80%。这也可能是中国人容易抑郁的原因吧。
转型期的痛苦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巨大的转型:从乡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原有的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已经断裂,新的尚未建立,人们难以找到可以依靠的心灵家园和精神世界。
社会失范的必然与制衡,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之迅猛史无前例,相应的社会问题自然更为严重。正因如此,中国社会缺少精神方面的社会制衡机制就更令人担忧,市场经济所释放出的野蛮性以巨大的能量奔腾咆哮,吞嚼大地。
“这是价值观转变必然产生的阵痛。”许宜铭说,“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以道德与政治立场为标准的价值体系一直是很稳定的。直到1980年代后,这个标准受到极大冲击,社会重心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导向。”
这正符合临床心理学家胡纪泽在《中国人的焦虑》一书中揭示的事实: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进程越深入,人们的焦虑越严重。“当一个社会群体的自我价值认同普遍出现问题时,焦虑和抑郁总是最早出现。如果没有调适好,情况就会进一步演化。”台湾著名心理学家许宜铭预言。
现今,美国城市里每3个人里就有1人有抑郁的倾向。虽然中国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我们看到的是,美国经济发展是缓慢渐进的,同时伴随有两三百年的西方民主进程;而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却有着突飞猛进的特点,计划经济时代的价值体系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迅速瓦解,西方价值观和后现代思潮猛烈冲击着传统的东方价值观,却又来不及建构出新的价值体系。
在价值观转变和心理调适都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调下,我们仅用30年时间来
消化西方国家300年的价值裂变和心理冲突,中国人的焦虑和抑郁当然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