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哺乳期的妈妈生病了,服用药物会对宝宝产生影响吗?妈妈该如何安全用药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处在哺乳期的妈妈用药安全原则。
处在哺乳期的妈妈生病了,服用药物会对宝宝产生影响吗?妈妈该如何安全用药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处在哺乳期的妈妈用药安全原则。
哺乳期对于女性来讲是一个特殊的生理时期,这个时期包括产后42天以内的产褥期。产褥期间母体各系统变化很大,因为分娩后子宫内有较大的创面,在这期间容易发生感染或患上其他疾病。当哺乳期妇女感冒,特别是细菌感染时,常常要服用一些药物。当妈妈给孩子喂奶的时候,某些药物可通过母乳进入宝宝体内,只是不同的药物在乳汁中的量有较大的差异。通常一般常用药物渗透到母乳中的药量非常小,不会对婴儿产生影响,只有极少量的药品被证明对婴儿有害,比如放疗和化疗药品以及非法毒品等。
尽管有的药物进入乳汁的浓度很低,但对于体质柔弱的婴儿来说,仍可能带来一定的危害,故当哺乳期妈妈患病时,要咨询医生或查阅资料和药物说明书,谨慎用药。如果医生给你开药,一定要让他知道你在哺乳并且了解继续哺乳的重要性。
妈妈感冒时如何服药?
一般来讲,哺乳期妈妈最常见的疾病就是上
呼吸道感染,会出现发烧、打喷嚏、流鼻涕、咽喉疼痛、咳嗽等症状。在此期间并不需要停止哺乳,因为无论是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当母亲出现症状时,宝宝早已经暴露在被传染的环境中了。乳汁中已经产生的抗体反而有利于婴儿抵抗疾病的侵袭。一般而言,感冒病毒不会通过哺乳途径传播,而是通过呼吸道空气飞沫传播。此外,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中断哺乳对宝宝生长发育不利,其
心理发育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妈妈在感冒期间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建议对症治疗,尽量选择单一成分药品,鼻塞流涕建议选用海水鼻腔喷雾器护理鼻子,止咳可选用右美沙芬,头疼可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嗓子疼可以用淡盐水漱口。找不到鼻腔喷雾器的话,可以通过吸入热水蒸气缓解鼻塞。如果症状较重,母亲可选择一些儿童也能使用的、较为安全的、对乳汁影响不大的药物,比如感冒冲剂、板蓝根、双黄连、维生素C泡腾片、维C银翘片、感冒冲剂、止咳糖浆等。
哺乳期妈妈如果患有严重感冒,需要用抗菌素治疗,建议使用青霉素类或头孢一代、头孢二代类药物。(抗菌素只用于感冒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如果用药的话,妈妈最好哺乳后立即用药,并适当延长下次哺乳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大部分药物能在母体中被清除,乳汁中的药物浓度也相对较低,对宝宝的影响最小。如果不严重,能不吃药最好,多喝开水、用盐水漱口、蒸汽熏鼻都能缓解症状。
另外这时期妈妈要注意多饮水、吃些清淡易
消化的食物,好好休息,这样可以尽快恢复健康。为保护乳儿,妈妈只在哺乳时才与他接触,哺乳时母亲要戴上双层口罩,感冒期间不要亲吻宝宝。
发热时能吃退烧药吗?
不要逢热就退,因为一定限度的发热(体温低于38.5℃)对机体有保护作用,此时血液中白细胞生成增多,抗体生成活跃,酶的活性增加,肝脏解毒作用加强,有利于消除致病因素而不需要急于退热。滥用退热药有时比发热本身更不利,临床常用的退热药也有程度不一的毒副作用。哺乳期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有导致婴儿产生瑞氏综合征(Reye's syndrome)的危险。哺乳期止疼退热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若测量体温低于39℃,可首先选用口服退热药,近些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首选的退热药是扑热息痛(代表药为泰诺林口服液);次选药物是布洛芬(代表药物为托恩口服液),慎用复方氨基比林注射剂。同时也可采用物理降温。高热期间可暂停母乳喂养1~2日,停止喂养期间,要把乳汁吸出,预防由于停乳而造成乳汁减少。
首先需要明确诊断,如果是细菌性感染,需要医生开处方抗生素。如果不是,可以选择思密达止泻,同时口服益生菌,腹泻严重的要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
哺乳期妈妈慎重使用的药物有哪些?
一般止痛药哺乳期都是不建议吃的。如果疼痛严重,必须加用止痛药,可以考虑给宝宝吃配方奶。甲硝唑(使用时建议中断哺乳12~24小时)、磺胺类(喂哺5天之内的新生儿及早产儿应避免使用)、抗真菌素药物(局部用药较安全)、抗病毒药物、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等。请哺乳期的母亲不要自行购买药物,服用药物要遵从医嘱,以策安全。
服用哪类药物会导致乳汁减少?
下列药物有可能降低奶量:雌激素类药物(例如避孕药,通常为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复方成分,因此国外有专门针对哺乳期妇女生产的只含孕激素的口服避孕药);左旋多巴、麦角新碱、维生素B6、阿托品类和利尿药物;伪麻黄碱或金刚烷胺,这是广泛存在于复方感冒药片中的成分,其有降低奶量的可能;用于回奶的溴隐亭等。中药炒麦芽、花椒、芒硝等,这些药能使母亲退乳,故母亲在哺乳期中不可轻易服用。
哺乳期安全用药的原则是什么?
哺乳期用药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既能有效地治疗母亲的疾病,又要尽可能地减少药物对婴儿的影响。
药物清除:哺乳期若不得已使用了禁用的不安全药物,需暂停哺乳。用药结束后需在5个半衰期后恢复哺乳。药物在体内清除的理论:每一种药物的半衰期,常在说明书中注明,一般认为在5个半衰期左右,药物就能完全从体内清除。(说明书中标注的半衰期时间X5=清除时间)
速释剂型:药物通常分速释剂型和缓/控释剂型,以片剂为例,普通片通常都是速释剂型,需要一天多次用药,缓/控释剂型通常为长效剂型,常规一天吃一次药就行。哺乳期妈妈应选用速释剂型。尽量避免缓/控释剂型,以防止药物在母体内停留时间太长。
接种疫苗:6个月以下的宝宝不适合接种疫苗,他们的抵抗能力主要依靠妈妈,因此推荐哺乳期妈妈接种流感疫苗。
哺乳影响:哺乳期做CT、X光和核磁共振,身体会承受一定辐射,但不影响哺乳。麻药:比如补牙时使用,但补牙时使用的麻药在体内代谢很快,不会影响哺乳。
外用药物:短期、小面积、局部外用药物大多数不影响,比如治疗脚气的达克宁;治疗湿疹的丁酸氢可的松或莫米松之类强度较弱的激素不能让宝宝接触到;乳头被咬伤:羊脂膏、少量金霉素软膏或百多邦,后两者药物不能让宝宝接触到;治疗带状疱疹的阿昔洛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