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婴幼儿疾病的多发季节,是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白喉、麻疹、猩红热多种小儿疾病的流行季。季节的变化也影响着婴幼儿的免疫力,因此在春季选择接种疫苗对婴幼儿抵御疾病来说是很重要的,而接种疫苗是控制春季流行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春季是婴幼儿疾病的多发季节,是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白喉、麻疹、猩红热多种小儿疾病的流行季。季节的变化也影响着婴幼儿的免疫力,因此在春季选择接种疫苗对婴幼儿抵御疾病来说是很重要的,而接种疫苗是控制春季流行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流行于春季的常见传染病有以下几种: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水痘、流脑等。
流感: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主要症状为发热、怕光、流泪、流涕,眼结膜充血,出现口腔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儿童多见,近年成人也有发病,俗称“乍腮”,潜伏期14-19日,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发热,耳下或下颌角疼痛,以耳垂为中心1-2天内迅速肿大,张口和咀嚼时疼痛。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皮疹,疹退后伴皮肤脱屑等,潜伏期1-7天。
水痘: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有: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空气飞沫传播;被疱疹液污染的用具。水痘的潜伏期为12-21天,平均14天。患了水痘以后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全身皮肤分批出现皮疹,以躯干为多,头面部次之;皮疹由最初的斑丘疹逐渐发展为疱疹,好转后结痂;水痘为自限性疾病,约10天左右自愈,但发疹期间要注意各种并发症,尤其是继发感染;重症水痘还可发生水痘肺炎、脑炎、肝炎、间质性心肌炎及肾炎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所发生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它发生在冬春季节,主要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和脑膜刺激征,严重的还会有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损害。婴幼儿流脑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可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及拒食、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烦躁不安、尖声哭叫、惊厥及囟门隆起,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多不明显。
应接种对应疫苗的流行病春季是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肋腺炎、水痘、白喉、麻疹、猩红热的流行季,应接种与这些流行病相关的疫苗。
计划免疫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白百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乙肝疫苗、风疹疫苗及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疫苗。这些疫苗均属于必须接种的疫苗。
一些国家性的疫苗一般对适龄的儿童是免费接种的。
如何预防春季流行病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按时注射预防疫苗;
2、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寝室、电脑室、书房等;
3、不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歌舞厅、影院、录像厅;
4、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5、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家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6、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7、合理膳食,增加营养;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不适宜接种疫苗的七种情况并非所有的小孩在任何时候都能接种疫苗,有些情况是不宜打防疫针的,否则宝宝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以下7种情况不宜接种疫苗:
1、在接种的部位有严重皮炎、牛皮癣、湿疹及化脓性皮肤病的儿童,正在发烧、体温超过37.5℃的儿童;
2、正在患急性传染病或痊愈后不到两周以及正处恢复期的儿童;
4、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如癔病、癫痫、大脑发育不全等及血脑屏障作用差的儿童;
5、过敏体质的儿童,如患哮喘、荨麻疹、接种疫苗曾发生过过敏反应的儿童;
6、近一月内注射过丙种球蛋白的儿童。宝宝在打防疫针前,家长要给宝宝洗澡换上干净衣服(因为接种后一天内最好不要给宝宝洗澡),向医生说清宝宝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认为没有接种“禁忌症”方可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