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隔夜菜致癌”的说法被炒得沸沸扬扬。在搜索引擎中输入“隔夜菜”,电脑屏幕上就会出现成千上万条有关“隔夜菜致癌”的文章。更有人指出,“蔬菜每加热一次,致癌物增加几十倍”。那么,隔夜菜真的能致癌么?
最近,关于“隔夜菜致癌”的说法被炒得沸沸扬扬。在搜索引擎中输入“隔夜菜”,电脑屏幕上就会出现成千上万条有关“隔夜菜致癌”的文章。更有人指出,“蔬菜每加热一次,致癌物增加几十倍”。那么,隔夜菜真的能致癌么?
面对大家的疑问,接下来我们就请专家来为我们解读食物的安全问题。
隔夜食物有两大安全问题,一是微生物繁殖,会导致食物变质;二是亚硝酸盐增多,能引起食物中毒,并有致癌风险。
不过,隔夜食物中亚硝酸盐的增长并没有人们想的那么可怕:
被媒体爆炒“超标”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是相当低的,有实验表明,如果烹调后不翻动,放入冰箱4摄氏度冷藏,菠菜等绿叶菜24小时之后亚硝酸盐含量约从3毫克/千克上升到7毫克/千克,所以每天吃半斤菠菜完全无需担心致癌问题。
隔夜茶的道理一样,茶叶属于叶类,硝酸盐含量较高,但正常泡一杯茶,才放1—2克茶叶,硝酸盐的总量是相当小的,一杯茶水的硝酸盐总量只有6毫克,即便全部变成亚硝酸盐,也不至于引起中毒,隔夜水有毒之说更是纯属谣传,没有依据。
木耳的确含硝酸盐较多,但那是干品中的量,泡发之后,其中的硝酸盐的含量已经变成了1/10,远远低于很多叶类蔬菜中的含量。
不过,与刚烹调的食物相比,隔夜食物的食品安全风险确实更大一些。因此,专家建议,尽量吃新鲜出锅的食物,剩饭剩菜只要储存得当,也能将风险降到最低:储存剩菜或打包时,最好在烹调完成后马上拨出来,放入干净的保鲜盒中,待温度不烫后将剩菜放入冰箱保存;至于木耳,如果一次泡发多了,只需换新水后放入冰箱,便可避免变味发臭,次日洗干净仍可继续烹调食用;关于隔夜水,头天晚上倒一杯新的白开水,只要在杯子上盖上盖子,避免空气中的灰尘进入,第二天早上还是可以喝的,隔夜茶虽不会引起中毒,但由于其香味和口感都不如新泡的,还有微生物超标的风险,因此最好不喝。
根据前面的分析,“隔夜菜”确实可能会产生致癌物亚硝酸盐,如果我们不吃“隔夜菜”,是不是就解决问题了呢?
那得看跟什么吃法相比:
如果我们可以每餐都买新鲜的蔬菜,做多少吃多少,那么不吃“隔夜菜”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把买来的蔬菜放到“隔夜”之后再做,跟做熟了之后放置“隔夜”相比,差别在哪儿呢?
首先,蔬菜里的还原酶还保持活性,它们可能继续吧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其次,蔬菜上的细菌依然存在,外部的细菌也依然可以进入到蔬菜里去。不过因为蔬菜是完整的,它们对于细菌的天然保护机制可能还得继续起作用,所以细菌的生长液可能不如在“熟菜”中那么如鱼得水。
毫无疑问,不管是做成了“熟菜”还是把生蔬菜放到第二天再做,菜中都可能产生亚硝酸盐。一旦产生,就无法去除。至于哪种方式产生得多,影响因素太多,除非针对每一种菜、每一种保存条件来做实验检测,否则难以得出简单的结论。
最后我们得出,菜中会有多少亚硝酸盐产生,首先取决于蔬菜本身;其次是做熟的蔬菜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保存;第三才是保存了多长时间。
因为蔬菜对于健康又明确的好处,我们不可能因为“可能”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存在就不吃。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又使得很多人不可能像农民那样每顿饭从地里现拔蔬菜做来吃。对许多人来说,买一次菜吃几天也是很普通、很平常的事情。所以,保存蔬菜就成了食品健康中很重要的问题。
首先,减少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的保存时间,增加买菜频率;
其次,需要保存的蔬菜,洗净包好可以减少携带的细菌,做好没吃完的蔬菜,也可以封好保存在冰箱中。“隔夜”并非亚硝酸盐产生的关键,加热也不会增加致癌物的含量。当然,蔬菜中的许多种维生素在加热的时候会被破话,多次加热的蔬菜也比较难吃。从好吃的角度来说,隔夜菜确实比较差;从营养的角度来说,多次加热确实有一定影响;但型安全性的角度来说,加热并没有什么问题。隔夜菜也完全没有传说中致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