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成都两车互别,男司机暴打女司机的事件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女司机的各种信息也被网友人肉出来,不管双方谁对谁错,男司机暴打女司机的行为明显是属于典型的“路怒族”。那么,现实中的你,是不是也是路怒族的一员呢?
前几日,成都两车互别,男司机暴打女司机的事件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女司机的各种信息也被网友人肉出来,不管双方谁对谁错,男司机暴打女司机的行为明显是属于典型的“路怒族”。那么,现实中的你,是不是也是路怒族的一员呢?
5月3日,成都一名男司机将另一辆轿车逼停后,将女司机拖出驾驶室后实施暴打,导致女司机身体多处受伤。经当地公安部门初步调查,男司机张某已经涉嫌寻衅滋事罪被刑拘。5月4日,打人男子车内的行车记录仪拍下的视频在网上曝光。视频记录了从两车相遇到男司机打人的全过程。在发生殴打事件之前,女司机曾多次变道别车,男司机也不相让,互相别车最终大打出手。
视频发布后,不少网友开始将矛头指向女司机卢某,认为其开车不守规矩随意变道。还有网友对女司机卢某展开人肉搜索,其身份证、生活照都被扒出来了。
这里,我们不评价双方谁对谁错,因为网上的评论已经太多了,这里我们关注男司机的行为,其实已经是典型的“路怒族”表现。而翻翻新闻,我们时常看到因为开斗气车,两车司机打架斗殴的事件,那么,路怒族的症状都有哪些?如果我们发现自己也是路怒族的一员,该如何“治疗”?
“路怒”到底为何?“路怒族”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综合征,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疾病。一方面,司机在狭小幽闭的空间,容易产生焦虑,另一方面,开车时司机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状态,一旦发生突发状况,就会产生较大的情绪反应。
一般情况下,司机骂两声就过去了,但有些司机,很有可能存在冲动控制障碍,在这些情况下可能作出过激的行为。
人们是否容易成为“路怒族”,除了与个人性格特质关系密切之外,与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特别是汽车文明的程度更呈正相关。
引起路怒的表面原因有堵车和路况不佳、看到别人违章,影响到自己行车、周边车辆加塞或者超车、看到新手开车不懂规则等,心理原因主要是开车人有一种不正确的期望,他们下意识里认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式和时间从甲地开到乙地,没有任何意外事项应该阻挡他们。从而产生“路怒”。
“路怒族”症状表现路怒族司机或许平时待人处事时都有礼有节,但一旦坐到车内,很容易因开车心情烦躁等原因,导致情绪失控,甚至出现开车斗气、泄愤撞车、 抗拒检查等一些非常极端的表现。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开车“骂人”成常态;
●驾车情绪容易失控,一点堵车或碰擦就有动手冲动;
●喜欢跟人“顶牛”,故意拦挡别人进入自己车道;
●开车时和不开车时脾气、情绪像两个人;
●前面车辆稍慢就不停鸣喇叭或打闪灯;
●危险驾驶,包括突然刹车或加速、跟车过近等。
如何预防“路怒症”的发生加强心理治疗
在目前驾驶人员素质与公共交通等外界因素无法有效改变的情况下,防止“路怒症”最切实的做法是做好自我调节,让心情“慢下来”。
提高行车素养
目前,英国、芬兰、韩国等国家每年都会对驾驶员进行心理测评,合格者方准上路,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去借鉴。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倡导教育司机,提升行车素养,养成礼让驾车、“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等文明行车习惯。驾校在培训学员时可考虑开设相关课程,帮助学员树立正确、健康的“驾驶观”。
疏导公共交通
当前,我国私家车增长速度过快,而配套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跟进速度不够,造成汽车数量超过道路负载,从而引发了“路怒症”等现代都市病。因此,大力发展包括公交、地铁、轻轨以及班车等在内的公共交通系统,将是有效减轻城市车辆负载、改善城市交通面貌、缓解有车族“路怒症”的重要举措。
得了“路怒症”怎么办?一、学会为自己减压,切勿将不良情绪带至车内:上车前,如果情绪不好,就要学会为自己减压。因为如果开车时脾气火爆或者沮丧,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车主的驾驶效果。
二、保持车内适宜温度,有助于控制情绪:太热或太冷都容易使人的情绪变化无常,适宜的温度能帮助人控制情绪。
三、出门前准备周全,避免因匆忙出门忘记物品而导致不安情绪:其实车主在每次出发前,给自己一两分钟“缓一缓”,想想是否带齐物品,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匆忙出门而导致的不安情绪。
四、开车别在路上争吵,退一步海阔天空:有些朋友脾气火爆,遇到抢道、追尾、碰撞等事故,就会发怒火冒三丈,产生所谓“路怒症”。其实在路上和别人争吵,不仅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也会让双方的不好情绪加深。这种时候冷静处理,反而更有利于事情的解决。
五、播放一些平淡一些的车内音乐:舒缓的音乐可以帮助人们让心情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