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下午,在湖南湘潭一小区,一名小男孩被发现死在自家车内。由于家长的粗心大意使宝宝永远的离开人世。据世界儿童安全联盟曾经公布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意外伤害是造成儿童死亡和伤残的首要原因,每天有2000多名儿童死于非故意或意外伤害。那么,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有哪些?我们该如何避免那些惊心动魄的意外之伤呢?
6月27日下午,在湖南湘潭一小区,一名小男孩被发现死在自家车内。由于家长的粗心大意使宝宝永远的离开人世。据世界儿童安全联盟曾经公布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意外伤害是造成儿童死亡和伤残的首要原因,每天有2000多名儿童死于非故意或意外伤害。那么,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有哪些?我们该如何避免那些惊心动魄的意外之伤呢?
1、密闭车内气温飙升易缺氧。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如紧闭车门、窗的车内,气温是很容易上升的,那速度甚至可以用“飙升”来形容。如果当天室外天气炎热,车子吸热后而得不到适当的排热,车内的温度更是容易高居不下,这会让宝宝非常难受。
另外,因为空间密闭,得不到新鲜空气的补充,车内的氧气会逐渐减少,宝宝容易出现缺氧现象。一旦缺氧,身体的很多机能都会变缓慢甚至是停止,如果时间一长,宝宝甚至会因窒息而死亡。
2、宝宝容易脱水昏迷。
宝宝尚小,很多身体机能都没有发育完成,不如成人那么成熟,体温调节功能就是其中之一。这么一来,宝宝对体外的环境的适应度则很低,当外部环境比较恶劣(太高温、太低温)的时候,宝宝都不能及时调节身体的温度来适应、缓冲。那么,在密闭的车内,气温不断攀升,宝宝又不能及时得到水的补充,便容易出现脱水昏迷的状态。
3、恐惧情绪易致心理阴影。
被单独锁在密闭的车内,带给宝宝的,不仅是生理上的伤害,还有心理上的创伤。在宝宝很小的时候经历这种事情,其过程中的恐惧情绪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阴影,这对宝宝以后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
有儿童乘车时需注意的细节1.锁车或下车时别将孩子遗忘车内;
2.别让儿童自己上下车,因为有可能被车门夹伤手指,或者儿童出车门时不能躲避路边行驶的车辆;
3.停车锁车门,检查钥匙,在没有监护的情况下,别让孩子单独在车上玩;
4.到家时,先让孩子下车,再考虑搬车上的货物;
5.家长不要抱着儿童乘车,因为发生事故时孩子会变成大人的“气囊”;
6.儿童不要坐在副驾驶位置,因为安全气囊弹开位置是孩子的头顶;
7.儿童不要绑成人安全带,如果绑得太紧,在车祸时会有机会造成致命的腰部挤伤或脖子脸颊压伤;如果绑得太松,发生车辆碰撞,儿童又可能会从安全带和座椅之间的空隙飞出去;
8.儿童不要在车里做游戏,因为车子在行驶时,儿童如果撞到车内硬物,肯定会受伤;
9.儿童不要把头探出天窗,若引擎熄火,天窗关闭,会夹伤儿童的头部。
10.要教孩子学会自救。家长应教孩子不要随便按车上的按钮,以免不小心将自己锁在车内;同时要掌握一些自救技巧,让他们学会开车门,或者可以教他们按车喇叭,引起周围路人注意获得救助。
盘点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意外伤害之呼吸道异物
“意想不到的东西,只要入了孩子的嘴,就有可能卡在气道里发生意外。”有关专家总结:异物伤害是儿童意外伤害事件中发生率最高的,占42.03%,且其中64.44%左右都是男孩,尤其是三岁以下孩子,非常多见。
安全锦囊:在给小儿吃水果或者吃饭前,一定要把果核、果把、鱼刺、豆子等挑出。而在陪孩子玩耍时,也要将纽扣、刀片、小球等远离孩子触手可及的范围,一旦误吞或吸入鼻孔里,很容易进入呼吸道内。
家长要特别注意将小异物收好,如纽扣、硬币等。一旦孩子吞入异物,注意孩子有无呛咳、呼吸困难、嘴唇发紫等现象,如有上述现象说明异物进入气管,需要到医院紧急处理,否则会引起窒息。
》意外伤害之药物中毒
有糖衣、带颜色的药丸孩子看着新鲜,很容易引起孩子的误服。因此家长需格外注意药品的放置。
安全锦囊:药品一定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更不要把药品交给孩子,要加强对孩子的看管,尤其是8岁以下的孩子。一旦发现孩子有误服药物的情况,一定要及时送医,一刻都不能耽误。
》意外伤害之跌落
暑期跌落意外是高发期。最近频频发生幼童跌落意外,都因大意的父母所为。
安全锦囊:1.加强防护措施,安装护栏的话,最好间隔在5厘米以下;2.不要在窗户下放置任何能攀爬的物件;3.不要养成开窗拉窗帘的习惯;4.告诉孩子任何时候不要靠近窗户;5.不要反锁房门,有事情可以托付给邻居照顾。
》意外伤害之烧烫伤
3-5岁的儿童,他们好奇心强,活动范围大,自我保护能力差,被开水、稀饭等烫伤的事时有发生。因此需要家长时候警惕。
安全锦囊:家长随时不忘对孩子的监护,切记让孩子远离火种。厨房是儿童烧烫伤发生的主要场所,要加强对厨房用品和电热用品的管理,在烧饭、烧水时,留心身边的儿童;火炉旁加装防护罩;热水瓶放在儿童不易拿到的地方,尤其不能放在儿童的手可够着的桌子上;刚使用过的电熨斗应远离儿童的视线,防止电熨斗底面光亮吸引儿童用手触摸;煤气用后立即关掉总阀,火柴、打火机也应保管好;家用强力清洁剂,如除污剂,碱水,浓硫酸等若被孩子误食或泼洒到脸上或其他暴露的皮肤上,都会导致危及生命有严重后遗症的烧伤等,因此需要放置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冬季防寒,若使用保暖用品,如热水袋,暖手煲等,要特别注意温度,温度过高可能会引起烫伤;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爆竹的质量问题或燃放不当,尽量不要让孩子单独点放。
若孩子被开水、稀饭等烫伤时,首先要脱离热源,然后采用冷疗法,如冷水浸泡或湿敷,用冷水长时间冲洗,可降低皮肤温度,止痛十分有效;若大面积严重烧伤,应立即就近入院治疗;切忌乱用外涂药物,创面要保持清洁干燥。早期处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入院后的治疗效果。
》意外伤害之溺水
暑期是溺水意外高发期,尤其是留守儿童人群,每年这个时候,他们结伴去池塘、小河边玩水野泳,这些地方没有任何安全警示,河道隐患多,很容易发生意外。此外,近些年群体性伤害频发,一个孩子落水,其他孩子为救人也相继落水溺亡。
不分家里家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发生溺水的可能性都很大。婴幼儿多在家里,家里脸盆里的水,大到游泳池、小区喷泉池等等,都可能让孩子不小心溺水窒息。要知道,一旦发生溺水,2分钟就可以让孩子失去意识,4分钟大脑神经破坏。专业救护人员普及概念时总说:4-6分钟是溺水黄金抢救时间。
安全锦囊:1.在人多的地方孩子容易兴奋,家长要严密看护,眼睛一刻不离孩子;2.不会游泳的孩子,如在水中,要保持与他随手触及的距离;3.穿合格的救生衣;4.远离排水口;5.学会基本的急救技术;6.记得急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