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焦点 男女老少 查看内容
今日焦点[第742期]炎热夏季,警惕“热中风” 2015-7-7 09:44
导语

在许多人看来,寒冷的冬季才是脑中风的高发季节,夏天没啥事,其实不然。在炎热的夏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危人群并不能大意,中风依然“如影随形”。有研究表明,当气温超过32℃时,脑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高出66%,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危险性还会增大。

何为“热中风”

“热中风”的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统计资料显示,一年四季,有两个中风高峰期,即气温在0℃以下的隆冬和在32℃以上的盛夏。

“热中风”发生的机理是:当气温在32℃以上,特别是相对湿度在70%-80%时,体温的调节主要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人体每天要排出1000毫升或更多的汗水。虽然这对人体防暑有益,但血液循环要比平时高5倍的血流量才能实现,这对老年人或高血压、心脏病人可谓勉为其难。“额外”的血液循环负荷,不仅会使血压进一步升高,有发生出血性脑中风的危险,而且当水分补充不足时,还会因血容量不足和血液黏稠而诱发缺血性脑中风;与此同时,由于高温散热的需要,血流向外周皮肤分配,造成大脑血流量的锐减,这对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及因脑动脉硬化原本供血不足的病人,将进一步加剧大脑的缺血,从而诱发脑梗塞;高温酷热易使人心情烦躁,情绪变化较大,引起血压波动,继而诱发中风。

三伏盛暑缘何多发‘热中风’

1.出汗、缺水。

三伏酷暑天,天气热,人体在高温环境里出汗很多,导致血液中水分减少,身体处于缺水状态,如果不能及时加以补充,就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黏稠,一方面可以损伤脑血管内皮,促使血脂、血小板等在受损的血管内皮处沉积,形成斑块,斑块形成后不断生长变大,使血管管腔变得越来越窄,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引发脑供血不足,甚至脑梗塞。气压低,出汗多,年轻人能耐受,能够很快调节,但年老体弱的人自身调节功能差。如果水分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补充,就会出现脱水、血容量不足,血液粘稠度增高比较明显;因此更容易发生脑梗塞。当然,也容易中暑。

2.血压偏低。

天气炎热,血管舒张,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夏季有可能比寒冷季节降低,甚至接近正常。这时,患者如果还按照冬天服用的剂量服用降压药物,会把血压降得太低。容易出现头晕、脑供血不足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脑梗塞。盛夏,一些老年病人不及时调整降压药,一味地按习惯用药,致使血压偏低;加之大量出汗,损失较多水分,更能降低血压。血压低,血流缓慢,更容易引起脑梗塞。

3.烦躁不安。

闷热的天气,使人烦躁不安,情绪激动。这是因为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很容易受外界炎热环境的影响而出现的情绪变化。情绪激动会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人体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增加,容易导致脑梗塞。

4.冷热不均。

心脏病人、尤其是老年人,自我调节能力差,遇到忽冷忽热,很难迅速适应。比如,在高温环境下,一下喝下大量冷饮,或从高温环境突然进入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这时,全身血管会强烈收缩,耗氧量增大,容易诱发脑缺血、甚至脑梗塞。如果遇到中暑的情况更有可能导致脑梗塞的发生。

快速识别脑中风

盛夏,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老病号”,一旦出现头晕眼花、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浑身无力等不适时,应警惕是否为中风的前兆,切勿大意以为只是“天热吃不好、睡不好”的缘故。事实上,辨别中风并不难,只要家人或身边人出现以下三个症状的其中任意一个,就要毫不迟疑拨打“120”,将患者送医院救治。

笑一笑:要患者“露齿”或微笑,若其面部两侧不对称(一侧嘴角歪了)则为异常;

说一句话:让患者复述一句短语,若其说话含糊不清或无法说话则为异常;

两手平举:让患者闭眼,双臂平举10秒钟,若一侧手臂无法平举而往下掉则为异常。

可以简单概括为一句中风救治口诀,即“言语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医院”。

在等待救护车到来时,不要随意搬动患者,尤其要避免摇晃其头部。尽量让患者侧卧位或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假牙者应取出。不要给中风患者喂药和喂水,送院前吃任何药物,只会增加死亡风险,因为会导致误吸而引起窒息。

注意预防热中风

夏季人体出汗较多,身体内环境容易缺水,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这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或心脑血管病等人群来说,会增加血栓的形成乃至中风的发生概率。所以,夏日科学补充水分尤其重要,每天至少饮用1500毫升水,喝水应“小口饮水、多次少量”,不要等到口渴才猛灌水。多喝白开水或淡茶水,可防血液黏稠而出现血栓,甚至引发缺血性脑中风(脑梗死)。

另外,专家还发现,不少患者发生中风与使用空调不当有关。盛夏,人们使用空调降温避暑,往往喜欢将空调温度调得很低,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对于老年人以及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来说,忽冷忽热的气温变化会使脑血管反复收缩、舒张,会造成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导致脑梗死。因此,建议空调温度不宜低于26℃,避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热焦点
[第096期]WiFi辐射影响人体健康吗?
[第096期]WiFi辐射影响人体健康吗?
最近有微信、微博称,5名丹麦女中学生进行了一场实验,将一些水芹种子分别放在有WiFi
[第379期]舌尖上的鱼腥草你敢吃吗?
[第379期]舌尖上的鱼腥草你敢吃吗?
在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有这样的镜头:老人用折耳根(鱼腥草)炖汤,
[第200期]杂木充铁木染色菜板如何用!
[第200期]杂木充铁木染色菜板如何用!
近日,华西都市报记者暗访位于成都天回镇的群英光明厨具砧板厂后发现,该厂的厂名并未
阅读其他
[第1034期]别懒了!新衣服不洗就穿存隐患
[第1034期]别懒了!新衣服不洗就穿存隐患
有些人在买新衣服后,会迫不及待穿上身,但事实上,新买的衣服不清洗直接穿的做法会带
[第1033期]花茶也属中药,不可随意饮用
[第1033期]花茶也属中药,不可随意饮用
我们都听说过“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的说法,随着春天的到来,不
[第1032期]冰棍吃出大出血,吃冷饮勿任性
[第1032期]冰棍吃出大出血,吃冷饮勿任性
天气渐渐热了,有的小朋友玩热了,就开始猛吃冰棍解暑,吃一根冰棍可能是幸福,但是,
[第1031期]长个季节 这样帮孩子"拔高"
[第1031期]长个季节 这样帮孩子"拔高"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万物生长,也是宝宝长个的好季节,研究表明3~5月是儿童长得最快
[第1030期]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 小心中招!
[第1030期]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 小心中招
春季正是万物萌发、草长花开的大好时光,却也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此时由于天
[第1029期]春季如何应对忽冷忽热怪天气?
[第1029期]春季如何应对忽冷忽热怪天气?
时晴时雨、早晚温差大……春季的天气变幻多端,使得人们的衣服脱脱穿穿,由于天气的变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
责编:刘颖
出品:中健网专题部
版权声明:中健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