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帖子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有道 查看内容
主讲嘉宾

范焕芳 肿瘤二科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河北省“三三三二层次”人才。擅长综合疗法治疗肺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肠癌、甲状腺癌、乳腺增生症及防治肿瘤放化疗后毒副反应。

[第132期]肿瘤防治特色—中医外治法
时间:2015-7-11 14:43      原作者: 范焕芳

    中医外治法起始于《内经》,形成于仲景,发展于师机。吴师机提出外治的机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中医外治法使用中药,运用非口服方法,通过刺激经络、穴位、皮肤、粘膜等达到防病治疗为目的的一种传统医学疗法。

    优点:作用快;简便廉验;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少;治法多样,多种给药途径;直达病所,定位用药。

本期《健康有道主讲嘉宾》省中医院肿瘤二科主任范焕芳教授

一、针刺疗法: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主治:

    1)肺癌患者咳嗽喘促者,选定喘(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合谷、双丰隆(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宣肺降逆、止咳平喘。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2)化疗后食欲不振,呕恶者,选内关、足三里、中脘,调和脾胃,降逆止呕。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二、温灸法

    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艾柱或艾条,点燃后在人体某穴或患处熏灸的一种技术操作。

    主治:放化疗后骨髓造血抑制选大椎、足三里、关元(脐下三寸),健脾补肾、补气生血。每次用艾条悬灸40分钟,每日1次;也可用多功能艾灸治疗;艾灸盒。

三、脐疗

    将药物研末,调成膏状,敷于脐部。

    主治:1)失眠 :丹参、远志、龙齿等研细末,加入黄酒适量,调成膏状,贴敷于肚脐,每晚一次。

    2)腹泻:黄连、吴茱萸、丁香、芡实等研细末,香油调,敷脐。每日一次。

《健康有道》讲座现场

四、中药泡洗

    中药泡脚:根据辨证给予中药泡脚,改善患者症状,如失眠、咳嗽、四肢麻木或发凉等。药物:活血通络之品,如全蝎、老鹳草、鸡血藤等。

    中药外洗:

    1)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   治法: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组方:水红花子、桑枝、老鹳草、桂枝等。水煎,取汁,外洗

    2)乳癌上肢肿胀者  给予老鹳草、水红花子、当归、赤芍等。水煎,取汁,外洗。

五、埋耳豆

    是通过对耳郭特定区域(即耳穴)的刺激达到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耳豆有自己的刺激区,尽管集中在小小的耳郭上,但耳穴数量之多,仅次于体穴。

    作用:增强体质,预防癌病,或治疗癌痛、恶心、呕吐等。


范焕芳教授为现场听众解疑答惑

六、贴敷

    贴敷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

    癌性胸水:生黄芪、桂枝、茯苓、猪苓、泽泻、牵牛子、龙葵等。选穴:双侧肺俞(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气海(脐下1.5寸),研末调,外敷。

    癌性疼痛:延胡索、乌药、五灵脂、自然铜、白芥子等,用于相应穴位,研末调,外敷。

    肿瘤三伏贴敷的机理:

    三伏贴敷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具有鼓舞正气、祛除体内沉疴之邪、疏通经络、活血通脉、温经散寒等作用。能治疗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阴,以热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肿瘤患者适合三伏贴。

    夏季是预防肿瘤发作和复发的好时机:

    由于夏季湿热交汇、暑湿之气易乘虚而入以及空调使用不当等原因,身体原本就虚弱的肿瘤患者在夏季时生理功能会加剧失衡、免疫能力下降,而使休眠的癌细胞重新活跃,潜在的致癌因子被激活,复发转移的可能性加大。所以,肿瘤病人在夏天确实需要改善体质,防止复发。

    此时,利用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在夏季有随之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合击,祛除病邪,恢复扶助人体阳气,提高机体抵抗力而达到预防复发的目标。

    贴敷适宜人群:

    肺癌、胃癌、胰腺癌、肠癌、肾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患者。

    不适合三伏贴敷人群:

    1. 有明显阴虚燥热及阳热症状及咯血的肿瘤病人;处于放疗期间的患者。

    2. 肺结核活动期、支气管扩张、感冒及肺部感染者、严重心肺功能疾病的患者。

    3. 强过敏体质者、瘢痕体质者、发热者、有疮、疖、痈和皮肤破损者。

    贴敷注意事项:

    1. 忌口:忌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慎食易化脓的食物,如牛羊肉、烧鹅、鸡、鸭等,戒食鱼虾等易致过敏食物。

    2. 应慎食冷饮和冰冻食品,忌烟酒。

    3. 要保持贴敷局部清洁。去掉药物后宜洗温水澡,不宜洗冷水澡。

    4. 贴敷期间宜穿干净、柔软、宽松、透气衣衫。贴药期间最好不要使用空调,避免皮肤遇凉后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

    5. 部分患者贴敷部位色素沉着。

    6. 贴药后不要过分活动,以免药物移动脱落。

    三伏穴位贴敷的具体时间:

    1. 穴位贴敷最佳时间为农历三伏的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共贴敷3次。如有特殊情况,在三伏期间内都可进行贴敷,但每次应间隔7~10天。

    2. 每次贴敷时间   一般以4~6小时为最佳。身痒随时去除。

注:中健网独家专稿,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