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0-11 11:12 来自: 中健网 原作者: 徐国华
一、股骨头坏死的定义
ONFH是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
股骨头坏死(ONFH)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骨科领域常见的难治性疾病。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局部血运不良,从而进一步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的一种病变,这种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60岁最多,无性别差异,开始多表现为髋关节或其周围关节的隐痛、钝痛,活动后加重,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髋关节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若治疗不及时,还可导致终身残疾。
二、股骨头坏死的原因
ONFH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前者主要是由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髋部外伤引起,后者在我国的主要原因为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及酗酒。
一、创伤性: 由于髋部外伤后,股骨头或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折或脱位,或既没有骨折,又没有脱位的血管支损伤,均可造成股骨头局部缺血,进一步发展为坏死。
(一)、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后易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其发生的时间,一般认为绝大多数在骨折后1--5年,最早可以在伤后2--3个月出现。其坏死发生率因统计的标准不同,发生率有显著差异,一般在20%一40%
2、外伤性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脱位多发生于青壮年,多由于强大的暴力所致。股骨头脱出髋臼,导致股骨头圆韧带被牵拉断裂,关节囊紧张,甚至撕裂,不但下干骺端动脉断裂,上干骺动脉也常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若髋关节脱位再合并股骨头骨折,则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会更高。单纯性髋关节脱位引起头坏死率为:0%一30%,合并骨折时,头坏死率较单纯脱位高,Arlet统计为54.6%,Fieat(1977)认为如果脱位超过24小时再复位,坏死发生率接近100%,如果在脱位后最初几小时复位,则坏死发生率仅为20%一30%。提示外伤性髋关节脱位应及早复位。
3.髋臼骨折
髋臼骨折导致股骨头坏死,与其整复的时间及整复的质量有关,整复越早,效果越好。髓臼复位不良,关节面欠平整,或过早负重者,则易早期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改变,坏死率明显增高。
(二)、非创伤性 :
1、长期或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占43%
2、酒精中毒
3、减压病:潜水、飞行人员在高压情况下,血液和组织中溶解的氮增加,环境压力降低时,已溶解的超量氮需逐渐经由肺部排出,若压力降低过快,氮气来不及排出,即在体内游离出来,形成气泡,产生气体栓塞,气体栓塞在血管,血流受阻,股骨头局部血供变差,缺血坏死。
(三)、其他原因
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肥胖症、痛风、放射治疗、烧伤后,也可造成股骨头坏死
三、股骨头坏死的组织病理学
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缺血性骨坏死,其组织病理学改变大致相同。由于骨组织缺血持续的时间、丧失供血的范围和程度不同,所发生骨坏死的病理变化进程也有所不同。骨坏死的基本病理变化是:骨小梁表面成排的成骨细胞消失,骨细胞陷窝空虚,骨细胞消失,骨结构仍保持着原来的支架
(一)酒精性股骨头坏死
1、酒精性ANFH的发病机理学说
·脂质代谢紊乱学说及酒精的细胞毒作用
·脂栓学说及局部血管内凝血(IC)
·骨内高压学说
·骨质疏松学说
·脂肪基因高表达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成脂分化
· 骨细胞脂肪变性坏死学说
2、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预防
当上述病理过程不能被遏制,则继续向骨坏死方向发展,最终发生ONFH。酒精性ONFH一旦发生,其预后不良。除非在早期或极早期被发现,并且能够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ONFH才能获得好转或治愈。如果发生股骨头塌陷,则各种治疗方法均不可能治愈该病,而正确的治疗干预可能使病人获得尽可能大的受益。因此,如何防止此病发生是至关重要的。人们很明白“防重于治”的道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往往不易作到。有人指出,成年人每天饮酒量应少于50g。然而,根据国人的传统风俗和生活习惯,很难作到不饮酒,而且有大量人群是长期、大量饮酒者。在临床上经常见到的是病人发生ONFH后才能完全戒酒。那么,研究如何预防酒精性ONFH是十分必要的。
注:中健网独家专稿,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