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高爱民:大智慧成就大事业
2015-10-17 14:54

1962年出生的高爱民,中等身材,像大多数这个年纪的中年人一样,微胖。深谈之下发现,他语速稍快的方言中亮点频现,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和以民为本的医德情怀。时常微眯的双眼,灵光一现,透出大智若愚;说到得意处,转瞬即逝的一个轻笑,现出童心未泯。

8月6日,高爱民像往常一样,提前一小时来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近20年来,尽管高爱民的岗位一再变换,但他尽可能改善群众就医条件的“决心”没有变;尽可能帮助病患解决经济压力的“善心”没有变;以精湛的医术为病人解除痛苦的“仁心”没有变。


医院成为河北中医学院教学医院,高爱民在授牌仪式上

自1998年接管献县中医院到2014年,门诊量由1.24万人次增至28.07万人次;住院病人由569人次增至2.63万人次;手术量由不足百例增至7299例;业务收入由169万元增至1.36亿元;固定资产由103万元增至1.6亿元。今年上半年,门诊量为16.2万人次,住院病人1.44万人次,完成手术4200余例,业务收入8300余万元,均较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献县中医院在省内同级医院中名列前茅,高爱民也因此获得了“河北省十佳院长”、“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解民疾苦 从医之路有大爱

参加工作之初,高爱民体恤民情、真心为患的精神便凸显出来。后虽因工作繁忙很少出诊,但他的“爱民”思想已深入骨髓,并且贯穿于其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夜。作为医生,高爱民的大智慧体现在他的大爱情怀里。

受身为医生的父母影响,高爱民高中毕业后报考了沧州卫生学校,立志成为一名外科大夫。然而,当年沧州卫校只开设了中医班,他便从此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筹建中的献县中医院,后被安排到万村中心卫生院工作。这段从医经历,使高爱民深刻体验到了基层患者的艰辛。

一个冷风呼啸的寒夜,村民孟春景跌跌撞撞跑进高爱民的值班诊室:“快救救我丫头吧,高烧几天没退了……”二话没说,高爱民背上药箱跟着孟春景一头钻进了狂风中。那一夜风特别大,自行车蹬不动,高爱民只好推着车深一脚浅一脚来到了4公里外的孟春景家。

三间低矮破旧的土坯房里,孟春景3岁的女儿盖着一条露出棉花的小被子,在炕上蜷缩着,孟春景的妻子不停地抹眼泪。高爱民马上检查,发现孩子得了急性肺炎,“快送医院吧!”高爱民感到病情比较重。可孟春景的妻子在炕席下摸索了半天,只找到四元六角钱。“就在家里给治治吧。”两口子哀求着。高爱民无暇他顾,立即给孩子打针退烧,留下一些药品嘱咐孟春景按时给女儿服用。高爱民离开时,孟春景和妻子执意要把那点钱给他,他却把钱放回炕上,“大哥大嫂,你们放心,我明天还来给孩子看病,药费我来出。”接连三天,高爱民上门为孟春景的女儿诊查、送药。孩子病好以后,每年秋天,孟春景一家都会带着自家种的红薯和花生来看望高爱民……

那个夜晚令高爱民刻骨铭心,百姓的疾苦不仅在这个年轻医生心中打下了一道深深的烙印,更奠定了他奋斗一生的“爱民”之途。

随同医疗队下乡义诊时,高爱民发现一些孩子因为贫困上不起学,他默默资助了两名贫困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当上献县中医院院长后,他在医院倡议实施了“救助百名贫困儿童工程”。到目前,献县中医院已经通过“爱心献春蕾”、“希望工程”、“恒爱行动”等活动先后救助贫困儿童836余人次,资助134名高中生圆了大学梦,捐款捐物近百万元。医院还利用自身优势规定:学生在被救助期间,医院为其两名监护人发放医疗卡,持卡到献县中医院就医,除药费外,检查费、治疗费减免80%,住院费全免,为他们安心学习解除后顾之忧。 献县共有三所敬老院,院民200余人,高爱民组建医疗队伍每半月到敬老院巡诊一次,每半年为老人免费体检一次,逢年过节带上生活用品去看望老人。他们还主动承担起全县22名百岁老人的健康巡诊任务,为每位百岁老人上门免费体检,老人有病需住院治疗的,免去全部医疗费用。

熟悉高爱民的人都说:“高院长有副菩萨心肠。”在高爱民的影响下,热心公益,扶贫济困、快乐慈善在献县中医院已蔚然成风。高爱民也先后被评为 “河北省爱心献春蕾先进个人”、“河北省希望工程先进个人”、 “献县十大爱心人物”等荣誉称号。

手有良方 沉疴痼疾用重典

高爱民身上似乎有一种魔力,医治病患之外,在管理岗位上,他照样勤勉工作并卓有成效。高爱民做人做事,姿态很低,站位很高,思维活跃,善抓机遇。在治理院内乱象时,他大刀阔斧从严治院,每一步都体现了他刻在骨子里的果敢睿智。

1998年3月份,县卫生局把他调到乐寿镇卫生院当院长。当时该卫生院有50多人,已三四个月没发工资;每天就诊的病人不多,追债要账的不少。面对困境,高爱民强业务、抓管理,规范治疗室、引进技术等措施接二连三出台。但是卫生院底子太差,连购置常用药品的资金都没有。不得已,高爱民向亲戚朋友借了3万元钱,租车赶到100多公里以外的安国县药材市场,购回一批常用药。药买回来了,没有患者怎么办?“我们送医送药上门,当游医!”说干就干,高爱民带头蹬上自行车,往最穷、最苦和最偏远的村子里跑。起早贪黑,吃自己带的干粮,喝浇地垄沟里的凉水……

在高爱民和他的伙伴们全身心付出下,仅仅9个月时间,乐寿镇卫生院就有了生机:还清了外债,职工领到了工资,账面上还破天荒有了7万多元的结余。

天降大任,临危受命。1998年11月,高爱民走马上任县中医院院长,面对的是这样一堆烂摊子:科室空岗,人心涣散,欠债160多万元。130多人的编制,80个非专业人员,科室私自收费、私售药品现象严重。有人向高爱民反映了这样一件“好人好事”:外科有4个医生,月底按照总收入提取工资时,工资只有38元,怎么分?科主任发扬风格,“我拿8元,你们每人10元!”。这让高爱民哭笑不得。

面对乱象,高爱民担任院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讲情面的整顿纪律。当时医院100多人大部分都因空岗,脱岗,迟到、早退、私收费等等被他处罚过。但是,高爱民深知,要想让涣散的人心重新聚拢,除了重罚,还要让大家看到希望。他提出的‘五五一’目标(即三到五年内全院年收入超过500万元,固定资产超过500万元,职工年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把职工的心思都拉回到了工作上。通过筹资金上设备、抓人才提水平,重宣传树形象,仅用3年时间就实现了“五五一”目标。中医院工作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变成了作风严谨、制度到位、服务热情的医院。

为了树立医院形象,赢得百姓信任,高爱民想出了许多招数。一是免费义诊。在提升诊治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同时,组建下乡医疗队到偏远乡村巡回义诊,义诊队伍的足迹遍及全县80%的行政村。二是开通免费接诊电话,对急危重症患者实行24小时免费接诊,至今累计接诊4万余人次,救护车也由当初的2辆增至8辆。

高爱民说,医院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更离不开老百姓的信赖。为了避免开大处方、乱检查、用贵药,私收费等行为,医院施行“百元医疗收入支出比”、药占比“超一扣五”( 超过1%扣除奖金5%),单价超过50元的药品(除肿瘤外),需经病人签字同意方可使用,以此维护患者的利益。

通过一系列举措,在让百姓感得到实惠的同时,也树立了医院的社会形象,实现了快速发展。

抓人才强技术 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人才培养与引进上,高爱民大胆投入,不计一时得失,用大智慧打造出了一个中医特色鲜明、西医优势明显的现代化中医院。


医院成为河北中医学院教学医院,高爱民在授牌仪式上

患者第一次来到医院是对医院的信任,能让患者第二次第三次来院就诊,需有高超的医疗技术水平。在献县中医院的发展历程中,高爱民始终把加强人才培养、发展医疗技术放在首要位置,千方百计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1998年前,献县中医院只能开展简单的小手术,大型诊疗设备近乎为零,许多科室空缺,应诊能力很差。高爱民上任后,带领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去内丘、新乐等地中医院学习考察,借鉴成功经验,开拓自身发展思路。同时,还把一批全县医疗战线的“领军”人物请出山,到献县中医院坐诊、查房,并实施师徒帮带,提高年轻医生的医疗技术服务水平。

在千方百计挖掘和使用本地医疗、人才资源的同时,高爱民还积极寻找“他山之石”。2001年经人牵线搭桥,他先后十几次去石家庄拜访省二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怀军,寻求业务指导和帮扶。刘怀军院长被高爱民“执着的精神”所打动,省二院同意接收献县中医院医护技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到2006年几乎全部轮训一遍,医疗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先后与省二院、省中医院、安贞医院、阜外医院、沧州市中心医院、沧州市二院等单位建立了协作关系,每周都有20多名专家到医院应诊。今年1月份成为北京中医院协作医院,第一批精选肺病科、肝病科、脾胃科、糖尿病、脑病科、儿科等6名副主任中医师拜北京中医院专家为师,每年脱产学习3个月,为期三年。专业进修使医院专科和名医优势更加突出,形成了区域内品牌科室。目前,献县中医院已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36名,中级以上102名,形成了一支优秀合理的人才队伍。

结合人才提升工程的深入实施,高爱民逐步引进大型医疗设备,夯实发展根基,先后引进了一批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的医疗设备,极大提升了医院的医疗条件。如今的献县中医院,外科系统能够开展腹腔镜、宫腔镜、鼻内镜、胃镜下治疗、肿瘤介入等微创手术及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内科系统能够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手术、射频消融术、血液净化技术。截至目前,全院共开展二类技术12项,神经系统介入诊疗、外周血管介入诊疗等8项二类技术也在逐步开展中。

大力发展中医技术,提高临床疗效。高爱民提出“大针灸理疗康复科”模式,在全院推广中医技术。门诊设1200平方米的针灸理疗康复综合治疗区,新购置了深部热疗机、上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等200余台件的中医诊疗设备。每个病区安排1-2名针灸理疗康复科人员配合病区完成住院患者的中医治疗项目。在政策激励上,出台了《献县中医院中医操作项目绩效管理办法》,中医项目操作的绩效比例占全院总绩效的35%。目前全院共开展中医技术71种282项。

勇于探索,筑牢网底留患者

智慧的人永远不会停下探索的脚步。不断挑战自己,强化自身与单位存在的价值,已经成了高爱民的惯性思维。

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网底”,是离群众最近、最能方便群众就医的基层医疗机构。“网底”建不好,农民看病不方便,也必然增加看病成本。献县是有着6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广大农民到县城就医很不方便。怎么能既方便患者就医,又不流失病号呢?高爱民又动起了脑筋。1999年开始,高爱民牵头建立县、乡、村三级中医医疗网络联合体,将全县5所中心卫生院、13个乡镇卫生院、500多个村卫生室全部纳入中医网络。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形成一个能双向转诊的网络,县中医院通过帮扶下级医疗机构,提升他们服务百姓的能力,小病在当地解决,遇到危急重症患者,基层及时向县中医院转诊,在县中医院诊治后进入康复阶段的患者再转回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2014年以后,进一步加大网络内成员扶持力度,开展了“三个百工程”,即义诊100村、建100家急症救助站、帮100个村卫生室各1万元的适宜中医诊疗设备,并免费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帮扶12所乡镇卫生院中医综合治疗室各10万元的适宜中医诊疗设备,免费培训中医药人员,使乡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如今,一个集康复、养生、托老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康复中心规划已经在高爱民的心中绘就,他要乘中医药事业大发展之东风,扬帆远航,为实现他为民除病患、爱民保健康的美好夙愿继续努力。

解民疾苦 从医之路有大爱
手有良方 沉疴痼疾用重典
抓人才强技术 提高核心竞争力
勇于探索,筑牢网底留患者

联系我们
电话:
策划:袁野
执行:袁野 王巧生
出品:中健网专题部
版权声明:中健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