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主办: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农工民主党河北省委、中健网

刘建:以身相许岐黄业

名医简介

刘建,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现任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中医师、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北省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医大师路志正入室弟子。沧州市名中医、沧州市第七批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男性病、妇科病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曾在空军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河北省中医院进修学习,师从国内多位名医。

初见刘建,憨厚亲切,圆圆的脸庞,眼神格外和善。下午刚刚上班,前来看病的人群已经排起长长的队伍。只见他气定神凝,整个思想在手指的深浅触动下游走于脉丝间,全然没有顾及满屋病人的嘈杂。真是三部九候中揣摩病因病机,浮沉迟数间品尝五味人生。

这是刘建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多年来,他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严谨从医的高尚医德,还有“以身相许岐黄业,化作杜鹃更啼血”的治学精神,使他荣获首届河北好中医、沧州市名中医、沧州市第七批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沧州市第一批、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秉承家训,发扬光大,做好中医

刘建是盐山县圣佛镇人。祖父刘振邦毕业于当时沧县师范学校,之后弃笔从戎,在冀鲁边区从事文书工作。刘振邦热衷中国历史文化,特别对中医情有独钟,阅读了大量中医医学书籍,又经过长时间的临证实践,自学成才,成为当时边区的有名中医,解放后在河北省中医研究院担任中医内科主任,另外还负责整理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这为三代研究张锡纯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建的父亲刘少星继承父亲的医术之道,成为闻名乡里的中医。

刘建自幼受祖父、父母亲的熏陶,言传身教,具有良好的中医功底。于1989年在盐山县中医院工作从事中医内科、男科专业。2003年,正式调入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12年来,刘建专注于皮肤病的研究,并结合临床实践,积极拓展知识面,并旁及中医男科、中医妇科、中医内科等专业。他十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在医疗工作中对患者做到了一丝不苟,无微不至,诊断治疗有理有据,许多疑难杂症得到了正确明晰的诊治。

沧县大褚村回族乡一名银屑病患者,发病三个月来,头皮刺痒难忍,全身红斑,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刘建。“刘大夫仔细给我查看了病情,开了药方,没想到一周后,头皮不痒了,身上也好了很多。这次来,我再拿一周的药,相信就可以好多了,多亏刘大夫妙手回春。”患者笑着说。

吴桥的一名患者刘某患有神经性头痛,多年来,辗转求医,不得善果,每天头疼痛起来,痛不欲生。偶尔机会,刘某妻子因患湿疹找刘建诊治,看病期间,她说起了丈夫的病情,“当时,我就建议他过来看一下,因为我对这个病还是有些把握的。”随即,妻子带着刘某及时赶来看病。细心诊脉后,刘建开出三付药。“刘大夫真是医术高明,三付药吃完后,头就不疼了,然后我又拿了七付,药不贵,还真治病。”刘某满心欢喜。半年过去了,刘某的头痛病再也没有复发,就在去年还一股脑介绍了七个头痛病的乡邻来找刘建看病。“刘大夫药到病除,在我们那已经传开了,我们都信任他。”刘某说。

刘建凭借多年的高超医术、高尚医德,声名远播。很多天津、北京等地的病人都慕名前来就医。2014年夏天,一名30多岁在上海打工的女性前来就诊,患者痛经多年,每次月经来潮都卧床不起,无法正常工作。刘建说,患者来时,手脚冰凉,酷热的天气竟然说冷,四诊合参之后,辨证为大气下陷,气虚所致,“因为她着急回上海工作,我就给她开了两周的药,并说如果不好,再跟我及时沟通。”两周后,刘建接到了女孩的电话,“她除了感谢还是感谢,十多年的病痛治好了,她能够好好的投入工作,很是高兴。”说这些时,刘建也是一脸的欣慰。

刻苦求学 ,全心付出,做明中医

步入羊年,刘建刚满47岁,可是从他稀疏的头发和发间的银丝,总感觉比实际年龄稍大些。“医者,是工作的一生, 也是学习的一生。”刘建对中医的热爱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

早年编写《张锡纯方剂歌括》一书用了3个月的时间。当时,正值盛夏,酷暑难当,每天下班后,别人休息开始了,而他的创作开始了,推掉所有应酬,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要求自己必须完成当天给自己定下的写作计划,完不成写作任务不回家、不吃饭、不休息;即使回家,来了灵感,也要挑灯夜战。那段时间,他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废寝忘食、什么是夜以继日。

这些年,刘建先后到北京、天津、长沙等地进修,一路上,面对高铁车窗外不时变化的风景,无遐顾及,而是手捧一本专著,埋头研读,其乐融融。他的孩子今年读高三,从小到大与父亲承欢膝下的时日数都数的过来,上学、补课、开家长会,孩子学习上的每一件事都成了妈妈的责任。对于刘建的“不顾家”,妻子也曾抱怨,但是看到每天归来疲惫的身影,看到午夜后还伏案疾书的丈夫,看到他捧着自己的每一项成果,高兴地像个孩子的时候,妻子有的只是疼惜、关爱和理解。不只是家庭,刘建也几乎成了朋友圈里“最难请”的人,“对此我觉得挺对不住这些朋友,应诊期间,亲戚朋友的电话要不不接,就接也就一句话,‘我忙着呢’。为此也得罪了不少人”刘建感概地说,他每天日门诊量能达到50个,预约接诊的电话都是学生们帮着接,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有时候连饭都来不及吃。

去年夏天的一天让刘建记忆犹新。研读医书到夜半的刘建准时七点半到达诊室,这时前来就诊的病人已挤了满满一屋,刘建长吁口气,坐下来安心应诊。时至下午一点钟,刘建已连续工作近六个小时。本该吃饭休息了,可此时急匆匆赶来两名病人。“他们是河间人,说刚刚赶到沧州,下午还有事得赶回家,病必须中午看。”看着二人通身的汗水,刘建刚刚站起的身体又回到了座位上。“学生们见我没时间吃饭,就去外面给我买了包子。结果没时间吃,两点之后病人又多了起来。”刘建就这样连轴转工作到晚上六点,“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就觉得头晕脑胀,在诊桌上趴了半个多小时,不想起来也不想说话。”刘建实在精疲力尽了。

有人问过刘建,大夫什么时候下班,回答是什么时候看完了病什么时候下班。刘建说,记得有一次在长沙学习,第二天就要应诊,他赶上了最后一个航班到达北京,又坐高铁回家,整整一个晚上没有休息,带着行李直奔诊室。“病人们都问我累不累?不累是假的,但我是大夫,我的职责就是看好病人,病人就是我的一切。”朴实感人的话语让全场动容。

医学兼道,编纂专著,做大中医

在刘建的从医生涯中,“勤学、修己、厚德、乐施”的祖传家风始终铭记于心。在具体实践中,刘建也深刻地总结了作为一名中医应该有“教条”,那就是医、学、道三者的结合。他倡导在治医方面,特别是在中医治疗皮肤病方面做到“三专”,即专病、专药、专方。在多发病如银屑病、白癜风、湿疹、带状疱疹治疗中形成一系列内服、外用方药;探索内病外治有效途径,开展中医外治,如拔罐、刺络、灌肠、中药浴、穴位敷贴等中医特色治疗。并成功总结了治疗银屑病的涤银洗剂、消银凉血汤;治疗白癜风的愈白灵、治疗顽固性湿疹的除湿平痒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化瘀定痛汤,治疗黄褐斑的祛斑汤、治疗痤疮的疏肝消痤饮,应用于临床,收效甚殊,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已经身有教授职称的他,并不满足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去年毅然报考了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生,“读博一直是我的愿望,学无止境。我的很多同学都笑我太疯狂,这个年纪了, 又身揣正高职称,应是在医院坐镇了,有的同学干脆开玩笑说:老刘,你是不是有病啊。可是我不这么想,我认为中医博大精深,学问是没有尽头的。”刘建介绍说,他几乎是割舍下所有去学习深造。

在治学方面,刘建坚持博采兼收,为我所用;善于变通,收效为上是刘建临床水平;长于总结、以文辅医则是其论著特点。在治道方面,刘建始终遵循:读经典、 勤临证、跟名师、 撷精华 、多读书 、善总结的治学格言。学术追求做到四立,即立中医心、立中医志、立中医德、立中医功;学术精神倡导三为,即为天地立心、为百姓立命、为先贤继绝学。

人杰地灵的沧州曾孕育过扁鹊、刘完素、张锡纯等医学大家,他们为中国医学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受这些人的影响,最初参加工作时,就萌生了把沧州的中医发扬光大的念头。这些年刘建潜心于张锡纯学术研究,主编《张锡纯方剂歌括 》、《张锡纯对药》、《张锡纯用药新解》 、《皮肤病实效经典》、《月经病实效经典》等专著,其中编著的《张锡纯对药》、《张锡纯方剂歌括》两书分别获得首届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学术著作)三等奖和优秀奖,得到了国医大师路志正、朱良春的好评。

刘建目前是国医大师路志正、全国名老中医熊继柏、张炳厚、陈宝贵的得意门生,每每有学术研讨活动,老师们都要让刘建上台讲述中医学习经验和心得,并以此为鉴教导他人。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