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春芝,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硕士。发表论文26篇,主编参编论著4部。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主治胃肠、肝胆等消化系统疾病,擅长治疗急慢性胃炎、肠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肝硬化、肝癌等。
苏春芝,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硕士。发表论文26篇,主编参编论著4部。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主治胃肠、肝胆等消化系统疾病,擅长治疗急慢性胃炎、肠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肝硬化、肝癌等。
肝脏的功能——肝脏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器官
1、参与糖类、蛋白质、脂肪等三大营养物质的合成、转化和分解
2、解毒功能
3、胆汁的生成和分泌
4、激素、药物等物质的转化
5、抗体的生成
影响健康的肝脏疾病有哪些?
1、肝炎(甲、乙、丙、丁、戊)
2、肝硬化
3、肝腹水
4、肝昏迷
5、肝癌
6、脂肪肝
①、酒精性脂肪肝
②、药物性脂肪肝
③、毒物性脂肪肝
④、肥胖性脂肪肝
⑤、糖尿病性脂肪肝
⑥、高血脂性脂肪肝
肝脏与心脑血管的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对200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调查发现,100%存在肝损伤,90%以上伴有脂肪肝、酒精肝等肝病。国家卫生部在对国内万名肝病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发现,98%以上的酒精肝、脂肪肝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护肝脏 养心脑
肝脏和心脑血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对于中老年人,在关注心脑血管疾病的同时也要关注一下我们的肝脏了,肝脏的健康更是维系生命的重中之重,只有肝脏和心脑同清同治,心脑血管才会更健康,晚年生活才会更幸福
传统养肝护肝观点的误区
1、误区一:脂肪肝无关大碍,少吃荤菜就可以
脂肪肝被称为“最可怕的隐形杀手之一”。不仅加重肝负担,而且能诱发各种肝脏病变,甚至是肝癌。忽视脂肪肝,是极其危险的观念误区。
2、误区二:养肝就是补营养,多休息
《黄帝内经》中说:“卧则血归于肝。”所以很多人认为养肝最好的办法是卧床休息。这种片面养肝理念,只能有限地延缓肝损伤或肝脏病变的进程,达不到康复的目的。
3、误区三:肝病患者才需要养肝
肝脏是身体的门户。是保证我们身体内部洁净无毒的重要器官,但也是最脆弱的器官之一。
①环境污染
②激素、抗生素等的大量使用
③生活压力、工作压力
现代人的肝脏长期处于超负荷的状态
冬季如何保养好我们的肝脏
1、忌烈酒暖身
少量饮酒通经活血升发肝阳
大量饮酒损坏肝脏加重肝病
据医学研究表明,体重60千克的健康人,每天只能代谢60克酒精
2、忌通宵熬夜
《黄帝内经》里讲,丑时(1点至3点)—肝经主令,此时血归于肝
3、合理搭配饮食
●健康饮食——营养要均衡
鸡汤——滋养肝血,五禽中鸡对应于肝。
鸭肝——“以脏补脏”,首选鸭肝,其次是羊肝、猪肝、鸡肝
辅助肝脏解毒的食物——如绿豆、豆浆、生姜等
●慢性肝病饮食
肝病很容易引起体内蛋白质缺乏,所以要补充蛋白质,如牛奶、蛋、瘦肉、鱼(颜色深的鲤鱼)等。正常人每天所需蛋白质约70克左右,肝病患者为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再生,则 1 天需要 90~100 克蛋白质。
●肝硬化饮食
肝硬化患者,一般只需要注意吃软的、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条、米粥、肉末、鸡蛋等。肝硬化合并腹水的病人,低水、低盐饮食,有利于腹水的消退。
●肝性脑病饮食
重症肝炎、肝昏迷倾向的患者,一定要给低蛋白饮食,以防止蛋白质食物在肠道分解时产氨太多,加重“肝昏迷”,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4、 适当运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是吃的越来越多,运动越来越少。所以肥胖引起的脂肪性肝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大家都知道,要想预防脂肪肝就要“管住嘴,迈开腿”,所以运动很重要。
运动强度:控制在中等运动强度,以(170-年龄) 为靶心率,或以主体感觉轻度疲劳为度。
运动项目:有氧运动:快走,慢跑,游泳, 跳绳,登楼梯,爬坡, 中等强度徒手体操, 适当球类活动, 太极拳,原地跑等。
运动时间:持续时间为20-30min,每周4次以上,以运动后稍出汗,微疲劳为宜。
干预时间:干预时间以3个月到2年。
5、善于控制情绪
冬天这个季节,肝气更容易瘀滞,肝气郁滞就容易生发怒气。中医讲 “怒伤肝”。
大怒影响人体的气机(肝气郁滞)。
大怒直接伤及肝脏。
6、忌肝病延误不治
肝脏发病很隐匿,进行定期的常规检查很重要。
天气寒冷,很多肝病患者甚至懒于到医院就诊,擅自购买药物在家治疗。
7、保持大便通畅
正常人:经常便秘的话,就会加重肝脏的负担。
肝功能低下患者:解毒不彻底,氨循环到身体各部,尤其是脑
保证饮食中有较多的膳食纤维,适当增加运动量
8、合理使用药物
药物经肠道过肝脏再排出体外,超剂量服药会加重肝脏负担,最终导致 “药剂性肝功能障碍”,一定要在药师指导下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