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主办: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农工民主党河北省委、中健网

刘巨超:悬壶济世施妙手 杏林春满爱无疆

名医简介

刘巨超,男,53岁,1961年10月出生,群众,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大专学历。晋州市中医院骨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中华骨伤医学会会员,全国高健委骨伤科专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痿痹专业委员会委员,晋州市第六届政协委员,晋州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他从事骨科临床诊治工作三十余年,在我市骨伤诊治医疗界久负盛名,他的事迹多次被晋州市电视台采访报道,并被收入《白衣天使礼赞》一书。

在晋州市有这样一位医生:他用一双妙手,治愈了无数被痛苦折磨的病人;他有一颗仁爱之心,无私的向患者送去春天般的温暖;他刻苦钻研,在骨科医疗技术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创新。

悬壶济世,是他职业的特点;医者仁心,是他人生的信条。他将自己的学术高度,转变成妙手回春的本领,把医者恒德当成了自己的信念。他对待病患如同亲友,看待名利如同云烟,他就是晋州市中医院的骨科主任刘巨超。

百折不回执着踏上学医路

1961年10月,刘巨超出生在晋州市东张村一个富裕的家庭里。他的曾祖父是一位爱国人士,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冒死救下本村七名共产党员,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刘巨超从小就立下了服务民众报效国家的志向。

十三岁那年,一向身体健康的奶奶突然半身瘫痪了,眼歪嘴斜,连说话都很困难。奶奶的病打破了家里的平静,一家人四处求医问药,后来请到了当地的名医陈瑞生来家针灸。陈瑞生为人态度随和,一点也没有名医的架子。每次来为奶奶诊治,刘巨超都在旁边观看,看他眼疾手快地将银针上下扎捻,不久,奶奶竟然慢慢能下床走路、开口说话了。是医生还是神仙?从此,从医的梦想在他幼小的心灵扎下了根。

然而,受“文革”的冲击,刘巨超家因为出身关系,很多机遇都与他无缘。初中毕业时“时来运转”,刘巨超被晋县红专学校录取。拿着那一纸薄薄的通知书,刘巨超像是得到了人间至宝,他把它揣在怀里,半夜里醒来还要看几次。但是,不知是什么原因,几天后录取通知书却被收回,他的求学梦又一次破灭了。

在那段时间,刘巨超含着泪水生活,为糊口他学过砖瓦匠和木工,直到现在,老家还在用着他当年做的饭桌。肌体的劳累并未磨灭他的梦想。那时,刘巨超最常写的话是: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1977年恢复高考,看到别的有志青年都在跃跃欲试,刘巨超也想圆自己的学医梦,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有没有后遗症,只是暗地里偷偷的看书学习,直到政策明朗,于1979年考入石家庄地区卫生学校。如同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博采众长勤奋学得岐黄术

进入自己心爱的学校,刘巨超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他觉得天是那么蓝,水是那么清,连空气都是那么纯净,春天真的来了!他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如饥似渴的学习着,从阴阳五行到辩证论治,从解剖生理到临床实验,他像一株茁壮成长的小树,不知疲倦地、勤奋地吮吸着医学花株中的甘霖。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三年实习的时候,刘巨超已熟练地掌握了丰富的医疗理论知识,一些简单的病症他已能单独处理。有一次,帆布厂一名女职工发热怕风,食欲不振,在工厂医务室用了一周的药也不见好转。当时老师不在身边,刘巨超试着给这个女工诊脉查舌,开了两剂中药。奇了,三天后,痊愈的女工竟然带着礼品上门致谢。刘巨超兴奋异常,夜里无法入睡,舍友都笑骂他是疯子。

1982年,卫生学校毕业后,刘巨超被分到晋县中医院工作。第一次坐在门诊室里,看着外面长长的病号队伍,刘巨超的心里是既兴奋又忐忑不安。他虚心向老中医学习经验,和新伙伴探讨问题,案头上总放有《伤寒》、《金匮》、《温病》、《金鉴》等中医典籍。一些常见的病症,他治疗起来得心应手,几剂药即可妙手回春;对于一些小儿病症,他于医书上的古方中独辟蹊径,将古方融于临床,常收到治疗的奇效。

工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这其中有挫折有失败,有收获有欢乐。1983年春天,医院派刘巨超到湖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骨科,他的人生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他跟随一位姓石的老中医学习。一次老师不在,一个下巴脱位的男子来求医,他按照书上学来的五步法帮其复位,反复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正当他面对痛苦的病人愁眉不展时,老中医回来了,只见她托住病人的下巴,拉拽了几下,复位了!病人呲牙咧嘴的来,满面春风的离去。自此以后,刘巨超明白了光靠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够,要多实践才能掌握真本领。

在工作之余,刘巨超还注重理论联系临床,创新研制出了“理伤续筋丹”、“理伤接骨灵”、“消肿神液”、“骨刺效灵胶囊”等多种中药制剂配合骨伤的临床治疗,不仅有效地为患者减轻了病痛,还为医院增加了经济效益,使得中医焕发出新活力。

1994年,中医院派遣他到省三院骨科进修。在那里,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积极实践,以提高自己的诊治技能,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回到单位后,在院领导的支持下,逐步更新了设备,创建了现代化手术室,在晋州市率先独立开展了腰椎间盘摘除术、带血管皮瓣转移术、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并成功完成了脊柱骨折、脱位的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成型、股骨头置换、膝关节表面置换、神经血管吻合等骨科高难度手术,使晋州市骨科技术在周围县市名列前茅,为晋州骨科及中医院赢得了荣誉。

1999年,中医院骨科正式独立出来,刘巨超感到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和压力。每天他来往于门诊、病房、手术室,在诊治伤病之余,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同事一起撰写了《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2例》、《尺骨鹰嘴骨折四种固定法的比较与选择》、《睡眠中仰卧位小重量后伸牵引治疗颈椎病》等十几篇论文,分别刊登于《中国骨伤》、《中医正骨》、《颈腰疼杂志》等十几种国家核心期刊杂志上。

精益求精解除病人痛和苦

“医者如果不能做到精益求精,最大限度解除病人痛苦就是一句空话。”这是刘巨超对自己,也是对部下的一贯要求。在三十余年的医疗实践中,他总是把解除病人痛苦放在第一位,对医术精益求精,并敢于打破常规,创新思路。

在湖南进修时,一个八岁的小孩肱骨踝上骨折前来就医。按照传统接骨原则,儿童发育不完全,不能内翻,否则会损伤提携角,造成儿童手臂畸形。当时,几名医生按传统方法试了几次都不能复位。听着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叫声,看着家长心疼的泪水,刘巨超忍不住走上前去,仔细观看X片,反复斟酌,请示老师,“是不是肌肉或肌腱绊住骨折端,如果我们先轻度内翻,再加大力度外翻,是否能复位。”老师看着这个胆大心细的学生,略一沉思,这种办法符合病人实际情况,可以一试。在助手对抗牵引下,首先前臂内翻再外翻,外翻力大于内翻力,纠正侧方移位,最后纠正前后移位,然后外固定,经手法整复小孩的手臂复位如初!他的疗法得到了骨科主任的嘉许:“你这是反向思维,不拘泥于传统,敢于突破传统固有模式,可以叫'内翻复位法',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治疗股骨骨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西医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中医应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两相比较各有利弊。为此,他查阅了大量的书籍资料,询问了大量病人和医生,决定取中西之所长开展治疗。根据骨伤治疗的不同时期分别给予活血化瘀、接骨续筋等功效中药煎剂。同时,改良布朗式牵引架,在牵引的作用下,两天后膝关节就能做屈伸功能锻炼,使关节僵直机率大大降低。患者既没有手术的创痛,又减轻家属护理及经济负担,且大大缩短了病程。他为此撰写了论文《改良式布朗式架治疗股骨干骨折》获省级优秀论文奖,《改良式布朗式架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应用》获石家庄地区医学论文二等奖。

针对腰椎摔伤病患,刘巨超和同事们查阅大量文献,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可拆装的硬质塑料过伸夹板,解决了固定迅速、不易变形、且有效避免了石膏背心沉重和透气性差的问题,还可随时拆开进行功能锻炼。1990年9月,他们研制的“脊柱康复外固定器”获首届中国中医药文化博览会神农杯优秀奖。同年12月, “胸腰椎过伸外固定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获河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12月,此项科研成果获省科委科技进步四等奖。

人的跟骨是足部最大的一块跗骨,是由一薄层骨皮质包绕丰富的松质骨组成的不规则长方形结构。人若是从高处坠落,十有八九会造成跟骨骨折。跟骨骨折占足部骨折的60%,致残率高达20%~30%。刘巨超和同事们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研制出“挤压端提整复器”,大大提高了整复动力和效果,降低了手法整复的难度。该项目于1998年4月获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医者仁心筑就大爱无字碑

“医者不仅需要一手精湛的医术,还需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始终牢记为患者服务,替患者着想,这是我们做医生的人生信条。”刘巨超恪守着自己的信条,对患者播撒着爱心。

家住晋州西关年逾八十岁的周老太太,患半身不遂,下颌肌肉无力,关节囊松驰,频繁脱臼,从开始的隔日一脱到日日发作,再后来一日三五次。那时候,只要家属一个电话,不论什么时间,也不论正在做什么,刘巨超都会立即赶过去为其复位。有一次刘巨超到省医大学习,老人脱臼复发,家人找来县里其它经验丰富的骨伤医生都不能令其复位。一直到四天后刘巨超从省城回来,才帮老人解除了病痛煎熬。这之后,他每次出门都要先去问候老人,并尽量缩短自己的行程。他这样上门热忱服务直至两年后老人离世。刘巨超忘我的奉献精神和患者至上的从医原则,让他从一名普通医师成长为一名群众交口称赞的名医。

有一回,城南一家造纸厂的老板发着高烧被家属抬来。原来病人因发热腹痛曾到省级医院住院半月,症状稍微有些减轻就出了院,但病因一直未能查清。于是刘巨超查资料,请会诊,反复研究,最后拟诊为髂窝脓肿。盛夏时节,患者因病程拖的较长,经B超检查,患者大腿近端外侧、远端内侧及膝关节下前内侧均有脓液。刘巨超在以上部位逐个切开引流,并每天为他清理创面、换药。时值盛夏,每次换完药,刘巨超就像从水里涝出来似的,里外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恶臭还熏得他常常吃不下饭,身上的臭味怎么洗都去不掉,对此,刘巨超没有一丝懈怠和怨言。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月。

一名纺织女工被工友抬进医院,刘巨超拿起银针在病人脚面上行针,腰腿部按摩,半个小时后病人自己走出医院,原来是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宿村八岁男孩摔倒,左臂不能动,被家人抱到医院,刘巨超诊断为桡骨小头半脱位,用手法整复,孩子立即破啼为笑;他随身携带着银针,随时随地为碰上的病患解除痛苦……能手法治疗的就不做手术,能针灸解决的就不让病人吃药、打针、输液,刘巨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能为病人省的钱,他会悄悄地为病人省去,能不让病人花的钱,他决不让病人掏。

自他踏上从医这条路,他就无怨无悔,义无反顾。可只有一件事使这个铮铮铁骨的男子汉流下了眼泪。那一年的冬天,妻子值夜班,半夜里有个住院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刘巨超顾不得许多,锁上屋门就赶往医院,直到患者的病情稳定才赶回家。可是,推开房门看到的一幕让他心痛不已!只见两岁的孩子趴在地上,哭得声嘶力竭。他急忙抱起浑身冰凉的孩子,却怎么也止不住自己汩汩的泪水。三十余年漫漫从医路,虽然刘巨超觉得自己欠家人的太多太多,但是他却给予了患者很多很多,这多与少的对比展现的是他高尚的医德和他无悔的抉择。

一名好医生,一定兼具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技,二者相辅相成。刘巨超用自己执着的行动,树立了医德与医术两座高峰,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敬仰,在患者心目中筑起了一座熠熠闪光的无字丰碑。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