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瑞:在上海宣布成立研发中心 辉瑞中国研发中心的成立,能更快速向中国市场推出具有创新性的新药物。而在中国市场推出的新药将与全球同步,辉瑞计划在2010年前再在中国上市近20个创新产品。 惠氏:启动“绿丝带”关爱抑郁症患者 众所周知,“黄丝带”代表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红丝带”代表关爱艾滋病患者,“粉红丝带”代表关爱乳腺癌患者,这些丝带标识作为一种关爱的象征都已深入人心,被大众所认同。惠氏希望通过“绿丝带”这一标志来提醒和呼吁政府、社会对抑郁症患者的关注,并能给予更多的实际支持。 拜耳:致力于糖尿病知识普及 “拜耳健康促进杯”糖尿病知识大奖赛是由拜耳和卫生部共同发起的一项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动。2005年,这项大赛进入了第五个年头,活动的范围也已扩大到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今年有1万多名糖尿病患者参与到这项活动当中,加上连带的辐射效应,使得这项健康教育活动得以覆盖70%的糖尿病高发地区,成为目前覆盖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为广泛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动。 诺和诺德在过去的一年宣布扩展北京的研发中心,这意味着在未来2到3年内,员工人数将比目前增加一倍,即从30人增加到60人。这次规模扩大是诺和诺德研发中心跨入国际化过程中重要的一步。 默沙东:与中国政府携手抗击艾滋病 中国卫生部与默沙东公司艾滋病综合防治合作项目已于今年正式启动,该活动以改善中国艾滋病现状,从而有效预防、治疗艾滋病及关怀艾滋病患者。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政府与企业间最大的艾滋病综合防治合作项目。 回眸 已经过去的2005年,辉瑞在上海宣布成立研发中心;同样是在2005年,礼来用于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药物——希爱力在中国上市,而阿斯利康生产的洛赛克是目前在中国获批的第一个质子泵抑制剂类非处方产品,这些药物在中国的上市让众多普通的患者有了最切身的感受。 2005年岁末,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新光在与记者交谈中称,医药是“小产业,大关心”。与重化工业相比,医药产业的年产值微不足道,但这个产业的发展却与每一个老百姓的命运息息相关。正是这些跨国药企,把世界尖端科技引入中国医学界,造福于中国的患者。对于这些在华的跨国药企的名称,即使是对于普通老百姓,也早已耳熟能详。他们分别是:诺华、辉瑞、罗氏、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惠氏、礼来…… 目前跨国制药企业在中国上市的产品几乎覆盖了所有的治疗领域,其中包括越来越多的原研制新药。在中国的药品市场上,原研制新药占有的市场份额已经从1997年的12%上升到2005年的18%左右。 相比于欧美市场,在华跨国药企的销售总量可能并不算大,但它的增长潜力却令各大跨国药企不敢小觑这一充满生机的市场。同时中国药品市场管理的日益规范也使这些大多以专利药纵横天下的制药企业增加了对中国这个新兴市场的兴趣。新上任不久的GE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庞德明在2005年底广州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医疗产业仍将是GE中国业务增长的重点之一。 与国内药企相比,在华的跨国药企更多是以普及疾病预防知识、培训医生、开展公益活动、发展慈善事业来培育市场,诚如全球最大的疫苗生产企业葛兰素史克所言,面对即将肆虐的流感病毒,目前各疫苗生产企业竞争的重点不在各公司间的对垒,而在于加强公众预防接种知识的普及教育,共同做大市场,这也有利于树立可信赖与负责任的健康企业形象。 中国卫生部与默沙东公司艾滋病综合防治合作项目也已于2005年正式启动;到目前为止,格列卫中国患者援助项目已经为大约800名亟须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患者免费提供了格列卫。 …… 回望2005,跨国制药企业在华所做的点点滴滴都令中国的患者为之感动,跨国药企的行为也让患者的生命充满阳光。感谢2005年里所有的心动,更渴望2006年的激情激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