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卫生局日前做出决定,医药公司将对全市二级及以下近200家医院的药房进行托管。 所谓“药房托管”就是将医院药房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权仍属医院,将经营权和管理权交给医药公司,双方按某种方式进行利益分成。 相关分析认为,药房托管应是今年及以后医药商业上市公司的投资亮点。 医药分家迈出步伐 9年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就此拉开了我国医疗卫生领域改革的大幕。9年来,改革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客观看,一些重要目标并没有实现,其中就包括医药分家问题。 根据我国的医院运行机制,患者找医生看病,医生给患者开处方,患者即从医院的药房购买所需药品。由于体制和习惯,我国药品的大部分都是通过医院的药房销售给消费者的。据统计,在我国的药品消费市场上,医院占据了药品市场的80%以上,其它药品销售机构仅占市场份额的不足20%。 这原本并不成为问题,但在现实当中,由于各种原因,国家给医院的成本补偿只占其所需费用的10%左右,药品对医院的补偿占到了80%-90%。换句话说,在“以药养医”的机制下,药品销售中的批零差价就成了医疗机构补偿的重要来源,也成为药价居高不下的症结所在。 特别是改革不到位,市场秩序混乱的情况下,这种医药不分,导致了医生给患者开的药越多,卖得就越多;越是开高价药,医院获利就越高,并且不少医生也从中能得到回扣。 根据有关的改革方案,将医药分家列为医改的重要目标。但由于政府补偿不到位,医院不得不主要依靠药品的销售收入来维持,因此,进行医药完全分家十分困难,成为影响我国整个医疗体制改革的关键。 南京市日前的决定就是在这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 医药商企亮点出现 由于我国药品的消费大部分都通过医院实现的。因此,尽管其它医药商业企业近年来都加大了投入力度,加快布点,但仍然仅占到了不足20%的市场份额。随着竞争的加剧,医药商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太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