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快讯 药品器械 查看内容

我国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吃错药

2006-4-4 09:30| 发布者: 舒云| 查看: 341| 评论: 0|原作者: 董海云|来自: 信息时报

今年1月中下旬,王小姐服完第五个疗程后到该门诊部抽血化验,“验单”显示,血液滴度已由266点下降至16点。刘医生告诉她,病情已被控制住了,但仍然需要巩固。王于是又在该门诊部买了五个疗程共9500元的“乙肝特效治疗药”。

然而,今年3月底,坚持用完了10个疗程“特效药”的王小姐到樟木头镇医院验血时,发现病情并无丝毫好转。有关医师告诉她,她以前在小门诊所购的“特效药”很可能属“三无”药品。

王小姐立即致电该门诊部刘医生,要求作出解释,并退还19000元医药费。刘医生向王小姐许诺,三天后给她一个满意的答复。不料,4月2日上午,当王小姐来到该门诊部时却发现,该门诊的标志牌已经摘下,大门已经关闭。

案例2

患者服抗癌食品死亡 代理商说产品不抗癌

东莞市石龙镇居民何先生向记者报料说,当地海塘街一家属院内住着一户“癌症之家”,在十多年时间内,一家六口先后有三人患上癌症并病逝。不久前,这家的王阿婆在服用湖州×怡植物纤维食品公司生产的自称解决世界性抗癌难题的抗癌保健食品近两个月后过世。

采访时,阿婆的女儿阿清告诉记者,1991年父亲因为胃癌病故,2004年9月,二哥又被查出患了鼻咽癌,2005年12月初,阿婆又被石龙镇人民医院查出患上肺癌,医生说积极治疗还能活半年。

正在全家一筹莫展时,东莞原湖州×怡植物纤维食品公司代理商郑小姐告诉她,可以免费给阿婆提供2盒价值2500元左右的抗癌保健食品,吃好的话就给她做活广告。阿清说,当时郑小姐宣称该产品可以治疗肝癌、肺癌、鼻咽癌等,总有效率在90%以上,而且使用的都是纯中药,只是排体内毒素,无副作用。但没有想到,今年2月,两盒药还没有吃完,阿婆就去世了。“若是去医院治疗,可能走的不会这么快。”阿清后悔地说。

随后,记者找到了该产品代理商郑小姐。“该产品没有什么抗癌功能,广告中提到的癌症治愈者都不存在。我本人也是受害者,目前损失几万元。”郑小姐对记者直言不讳。

郑小姐说,她代理该产品纯属偶然。2005年4月她陪患了癌症的母亲在成都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在与邻床病人聊天过程中得知湖州×怡植物纤维食品公司生产的纤维食品有很好的抗癌作用。于是,她与该公司负责人郎生取得联系,并买来该公司的抗癌食品配合化疗。3个月下来,她母亲的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于是,母亲一出院,郑小姐就做了东莞该产品的总代理。

然而,随着对该产品本身了解的深入以及广大癌症患者的使用效果证明,该产品根本不具备抗癌的功效,而广告中提到两位治愈的肝癌、直肠癌症患者都不存在。郑小姐称,她本人也是一个受害者,目前两万多元已被该公司骗去了。

那么,对于该产品的抗癌作用厂家是怎么说的呢?近日,记者以购药者的身份打通了湖州×怡植物纤维食品公司负责人郎生的电话,郎生信誓旦旦地告诉记者,该食品有绝好的抗癌作用,并称,浙江长兴74岁的刘恒祥患有脑肿瘤,医院说无药可救,服用其产品一周后,即能起床走路云云。

专家说法 慢性乙肝、癌症无特效药

中医在治疗乙肝、癌症等疑难杂症方面是否有特别神奇的作用呢?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汪峰告诉记者,目前慢性乙肝的治疗尚是世界性难题,没有特效药可以根治,所以市场上一切宣传“治愈乙肝”、“大小三阳转阴”的药品、疗法都是骗人的。他提醒患者,不要因为侥幸心理而上了骗子的当。

到目前为止,人类也尚未攻克癌症,但是,科学工作者已经注意到,不良生活方式(包括饮食和起居等)、不良情绪等与癌症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起居、乐观的心理状态是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患了癌症后,应到正规的医院寻求专科医生诊治,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是可以提高生存率的。

消费提醒 8种药品广告不能信

东莞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人士提醒消费者,目前有8种药品广告是不可信的,消费者一定要注意识别。

据介绍,8种虚假药品广告包括:说得太绝对的,如“药到病除”、“国内首创”、“三盒见效”、“治愈率为98%”;声称“专治疑难杂症”、“包治百病”、“无效退款”的;用专家、病例、患者作证明的;用部队、大学、研究院科研成果的名义宣传的;广告中只留电话和信箱号的;没有广告批准文号的;在街头路边散发的小广告;和其他产品的功效和安全性做比较的。

另外,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肿瘤用药、性功能障碍用药、艾滋病药品、计划生育用药、防疫制品等都是不允许做广告的,如有宣传均属违法。

相关链接 虚假医疗广告8大花招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商家发布虚假医疗广告惯用的伎俩有以下8种:

1.诱导就医,引君入瓮。

商家捏造很多与疑难病典型症状相似的病历,再以“治愈患者”的口吻大肆吹嘘,然后煞有其事地配上“患者”照片,有的甚至注明“患者”的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当然,地址都是一些偏远地区的,找都找不到,身份证号码也大多是假的。

2.义诊会诊,小恩小惠。

商家组织一批所谓的“专家”进行义诊,免费做一些简单常规的体检,然后就会“查出”一些疾病,最后告诉你他们恰好有很见效的“新药特药”。

这种略施小惠的捆绑式推销方法,严重干扰患者正确求医思路,既浪费了钱又耽搁了病。

3.高新科技,迷人耳目。

很多商家打着高科技的幌子,声称“研制”了各种高科技产品。由于普通患者对医疗产品没有太多的了解,很容易受骗。

4.疗效宣传,有名无实。

夸大疗效、夸大服务质量、承诺很低的费用,比如,手术不用开刀,无疼痛,不影响工作。

5.专家身份,偷梁换柱。

利用患者慕求名医的迫切愿望,给自己妄加头衔:专家、教授、某著名医疗机构的退休领导,很多头衔都不是医学专业技术职称。

6.疑难顽症,大包大揽。

很多虚假医疗广告在宣传自己的时候都吹嘘什么病都会看,越难的越拿手。
 
7.超期服役,迷惑性大。

超过证明有效期的广告继续刊登。这种虚假广告的迷惑性更大,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8.明星效应,现身说法。

有些电视广告中,商家高价邀请影视明星们“现身说法”,大谈其产品的好处。由于明星们一般都有较大的影响力,容易让患者相信。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