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快讯 药品器械 查看内容

低调招兵买马 国美将是中国药妆的黑马?

2006-7-8 07:57| 发布者: 舒云| 查看: 80| 评论: 0|原作者: 王蔚佳|来自: 《中国医药报》

   国美新“蓝海”?
    “他们的领导班子已经组建起来了,现在应该是在做最后的筹备工作。”北京金象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孙健向记者透露,之前与他并肩的伙伴——金象副总经理李庆福已经被国美挖走。 而据了解,在北京的连锁药店中,被国美“挖墙脚”的不止金象一家。

  “国美看中的是年轻、实干,职位上还有上升空间的人。”北京德威治大药房总经理张玉宽分析说,“除了相对于目前行业平均水平优厚一些的年薪外,更大的诱惑恐怕还是其提供的提升和学习的机会”。虽然在目前的国美“小幅振荡”中尚未损失一兵一卒,张玉宽依然对国美的举动一直保持着关注。

  从1987年元旦在北京珠市口的小门店起步,20年时间内迅速在全国160多个城市铺设门店550多家,成为中国家电连锁第一品牌……国美的发展与黄光裕个人的“快刀”手法密切关联,而被业界熟悉的“有三分把握就去做”的“黄氏格言”这一次直接“践行”到了医药行业,并将其确立为继风险投资、音像、电器、房地产和商贸等领域之后的新的利润增长点。

  对于国美进军药品和个人护理品零售领域,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资本逐利的结果——家电零售领域的利润现在已经探到谷底,而激烈的竞争又很难给予家电零售以更大的利润预期。

  事实也是如此。根据3月22日国美电器公布的2005年年报,其营业额达到人民币179.59亿元,同比上升42%,但净利润仅上升2.7%。此外,2005年国美电器毛利率也由9.63%下降到9.2%。另一方面,国美掌握了大量的现金流,特别是黄光裕几次资本运作套现几十亿港元之后,资金充裕的国美肯定会寻求利润较高的领域,以增加其自身的赢利能力。

  与此同时,5月以来,国美、苏宁、永乐三家家电巨鳄密谋相互参股以应对“百思买”的传言几起波澜——2005年,全球第一大家电零售商“百思买”的销售额近300亿美元(合2400亿元人民币),这是国美(498亿元)、苏宁(397亿元)、永乐-大中(250亿元以上)三家销售收入总和的两倍。而2006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国美、苏宁、永乐的业绩并不理想。在盈利压力下盲目扩张所带来的“边际效益递减”效应已经开始显现。盈利水平的下降背后,还有本地零售商之间的“价格血战”。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形下,组成同业联盟,抱团共渡难关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选择。虽然6月21日,三大家电连锁的掌门人对这一传言表示否定,但是“百思买”强劲的实力让这种联手的可能性被无限放大。

  而国美旗下鹏润电器某高管人士曾向媒体透露,在中国蛰伏3年之久的“百思买”已经开始了在中国市场的实质性运作——在国内几家零售商阵营中“挖人”。就他了解的情况,“百思买”已经跟国美体系下的一些人有过接触。而事实上,这只是“冰山一角”,“百思买”从供应商层面也在寻找“猎物”。该人士认为,“百思买”的模式一旦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则意味着国内家电连锁企业必须对原有的经营模式作出调整,彻底改变之前的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关系。这样会引发供应商的集体倒戈,从而“逼宫”国美等零售商,直接冲击它们的议价能力。

  于是,国美向医药的“转身”似乎水到渠成、合情合理。回过头来看,在医药领域发现“蓝海”也与黄光裕一贯的经营理念颇为契合——“如果我的企业只做电器连锁,亦或只做房地产,或只做资本运营,国美就不可能保持长远、大规模的发展。”

  药店复“红海”?

  试图更多条腿走路的国美来了。但是,国美的新“蓝海”是否会加剧本已激烈的药品零售“红海”呢?有人认为,我国现有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众多,区域化特点明显,但是缺乏真正有规模、上档次、具有鲜明品牌号召力和管理凝聚力的龙头企业领军,因此国美庞大资本的注入势必会分散其中的部分市场,使得药品零售市场格局被打破,并对药品零售连锁体系产生强大冲击。对此,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一笑了之,“现在应该还不会,恐怕还没有那么强的冲击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国美来了”这样的消息,多数药品零售业内人士表现出了与朱长浩一样轻松甚至欢迎的心态。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好事情。”尽管战友的离去多少让人有些伤感,但孙健对于国美的进入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乐观,“我们这个行业太需要新鲜血液和新思维的冲击了,相信像国美这样的业外成熟资本进入会对整个行业起到推动作用。”

  张玉宽的观点也颇为相似,“这些年国美在家电连锁运作上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现在转向药妆,会对我们还不太成熟的药品零售行业有很大好处。”虽说药品不同于一般商品,但他认为,药品毕竟还是商品,在具体运作上与一般商品有很多共通点。从理论上讲,国美的模式和竞争力可以复制到其他任何具有商品属性的零售领域。

  不仅如此,由于此次国美着力进军的药妆领域在国内发展并不成熟,不少人士认为,资金充足的国美进入后,为取得行业垄断地位,树立业内“第一”概念,必然会大张旗鼓,全方位推广,这对于药妆概念的普及很有好处,会增加消费者对药妆经营方式的认同程度,客观上对现有药妆店的经营也有好处。

  “因为这件事是国美来做,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张玉宽认为,“药妆概念的普及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国美雄厚的资本和影响力是个保障,放到别的企业可能就是铺铺路而已了。”

  而不久之后,与新伙伴的战略合作也是各大连锁药店老总们的“小算盘”。虽然孙健和张玉宽均表示,目前国美方面还没有人跟他们谈,但“合作总是好事情”或许能够代表这些当家人的普遍心态。

  不过也有人不这么看。深圳金活医药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李从选对“药妆国美”的发展更多地表示了担心,他提醒国美应该高度正视自身的劣势——国美对药品零售连锁并不熟悉,家电营业额可以做到年销售额几百亿元,而去年坐上全国连锁药店销售额头把交椅的湖南老百姓大药房,也才21亿元的销售规模。此外,经营家电可以大量占压供应商资金,但用这一招经营药品恐怕行不通;其次,药妆店国内目前仅有屈臣氏、万宁和康是美几家,这个业态还未被广大消费者接受,而接受过程短则五年、长则十年。在这段时间里,亏损是免不了的。同时,管理经验和人力资源也是必须正视的问题,举例来说,因为电视机体积巨大,放在那里不用担心被偷,可是小小的高档化妆品就不然了,其经营管理方面要比家电复杂得多。

  同样为国美担心的还有蓝哥智洋营销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于斐,他说,国美一直是以经营耐用消费品为主,如今进军快速消费品领域,两者在品种结构、店堂陈设、形象设计等有较大的差异,相应的管理思维、运作模式、经营理念等都需要做出调整,“买空调的顾客未必就会到楼下买化妆品薇姿,两者的目标客户还是有很大差异的。”于斐说。

  梦中的“福海”?

  国美对药妆情有独钟,那么这个“梦中福海”将来真的能给自己带来好运吗?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加之药品降价等一系列政策因素,药品利润不断萎缩,向高毛利的化妆品要效益成为了越来越多药店的选择。北京金象早在1998年就引入了薇姿;“天天好”化妆品在营业额中的占比为15%左右;德威治现有门店中近80%都设有化妆品专柜。

  但“现在看来,国内只有深圳的药妆店发展得比较好,即便是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大都市,药妆店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医药流通研究中心主任代航说。

  张玉宽也认为,国内目前的药妆整体发展水平至少比国外落后3~5年。他告诉记者,尽管德威治的药妆店在北京很有特色,但“我们也不能保证所有的店面都经营良好”。

  药妆在国内发展的缓慢现状确实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日本连锁药店协会的横田敏将现阶段的中国药妆业态称为黎明期,即药品、化妆品以及日用品结合和低价销售期,真正的融健康、美容和方便购物于一体的药妆模式尚未形成,“现在的中国市场如同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市场”。

  那么,中国目前药妆领域到底有多少毛利呢?据蓝哥智洋行销顾问机构调研数据,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进军药妆领域,使得药妆领域的毛利由原来的5成减少到3.5成左右。

  于斐认为,除了消费观念和习惯的制约外,国内药妆发展迟滞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店员素质,“对于来药妆店消费的顾客来说,专业知识和精神文化层面的满足是更重要的,这对于习惯于打价格战,用价格杠杆拉动的国美来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营销手法”。

  研究表明,每种业态都有一个适合发展的时机。根据国际惯例,当一个地区的人均年收入在3000美元时,是量贩超市的最佳进入期;到了6000美元时,就是便利商店适合进入时期;至于药妆店,应该是1万美元,此时大家追求健康、美丽的意识提升。整个社会迈入富裕阶段,就到了药妆市场的蓬勃发展时期。很明显,目前国内市场远未达到这个水平线。

  相关链接:“蓝海”与“红海”

  2005年2月,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出版了《蓝海战略》一书,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企业经营理念:在目前过度拥挤的产业市场中,在已知市场空间中与对手争抢日益缩减的利润额,这种硬碰硬的竞争只能使企业陷入血腥的“红海”;而要赢得明天,企业应该寻找蕴含庞大需求的新的市场空间,开创“蓝海”,以彻底摆脱竞争对手,走上基业长青之路。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