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快讯 药品器械 查看内容

医药企业高度重视新药研发竞争夺胜撒手锏

2006-8-8 08:05| 发布者: 舒云| 查看: 79| 评论: 0|原作者: 王媛|来自: 东北网

  可以说,2006年是中国医药企业竞争最激烈、生存最艰难的一年。生产能力过剩、药品销售遇困加上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最新降价令等诸多因素让医药企业步履维艰。是得过且过打“短平快”,还是拿出巨额资金在研发上大投入?

  在昨日落幕的第41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上,记者感受最多的是来自于药品生产企业对于研发的高度重视,新产品开发已成为当下众多医药企业领军市场的撒手锏。

  药企开始向“无底洞”撒钱

  药品研发因其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被业内人士称之为“无底洞”。在国外开发一个药品,从实验室到批准上市,需要10—15年的时间,平均耗资8亿美金;制药企业用于新药研发的投入一般都超过其销售收入的16%,高风险之后带来的也是高收益。

  在本届特药会的研发展区,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65家从事研发的知名企业的展台前都挤满了咨询的企业代表。一家专门从事药品研发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近几年来,医药生产企业在研发方面越来越舍得投入了,新药的研发与上市无疑将为企业的发展增添后劲。

  据黑龙江多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市场总监颜学雷介绍,该集团每年以销售收入10%的资金用于科研和产品开发,并制订了全面发展的科研战略,还细化为长中短不同时期的研发计划,以此来保证企业每年都有不同层次的新产品推出。据悉,该公司去年的研发投入为500万元,今年已增至1800万元。颜学雷说,这种投入在短期内肯定看不到效果,但却是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根基。

  研发已成哈埠药企长期战略

  记者在采访中欣喜地发现,通过新产品开发来调整和丰富企业的产品结构,正在成为众多哈埠药企的长期战略。28个标准展位、350平方米的展出面积,哈药集团的展区格外醒目。据哈药集团有关人士介绍,在参加本届特药会的上百个品种中,有30多个品种属于新药,占参展品种的30%。

  被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任德权高度评价的哈药集团OTC药品,从未停止过研发的脚步。为适应OTC市场的兴起,哈药集团进一步采用制剂新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特别是加强了对中药剂型的改造,加快传统剂型向胶囊、粉针、水针、水丸、软胶囊、薄膜包衣、颗粒剂等剂型的转化。目前,集团与各分公司、子公司间已形成两级科研开发体系。原研瓶颈有待突破

  在此次新特药交易会的展馆,研发围着市场转的特色已充分展现。但是遗憾的是,各企业推出的新产品大都是仿制药品,不具备较高科技含量,真正的原研产品仍然稀缺。

  对此,业内专家指出,中国是制药大国,但不是制药强国,在主导国际西药市场的主要药品中,几乎没有中国的专利产品。目前中国生产的药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多、产品趋同现象严重,一种仿制药往往有几十家企业同时生产,加剧了市场混乱、资金不足和创新率低的恶性循环。北京福朗飞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顾问张志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药企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企业资金投入不足,另外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也不够。其中企业资金投入不足和短视是主要原因。

  专家认为,制药产业的自主创新必须实现以企业为主体的转变,企业应与科研单位进行密切合作,在利用科研单位的科技优势并加入企业的市场化管理基础上,建立具有科研实力的企业自主研发队伍。同时,政府也要激发企业搞创新研发的积极性,净化药品市场环境也很重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