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快讯 药品器械 查看内容

老字号药业:金字招牌不是永远的摇钱树

2006-8-9 08:00| 发布者: 大富YAYE| 查看: 66| 评论: 0|原作者: 朱菲娜|来自: 中国经济时报

  曾经风靡一时的百年老字号如今举步维艰,108家老字号26年后仅剩41家,而其中只有20家正常营业,其他21家亏本的亏本、歇业的歇业,这就是目前武汉市老字号面临的窘境。

  在“品牌万里行”之“中部崛起品牌行”湖北站,记者感受到,如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老字号已经不再是金字招牌,在消费者看来,更多的是只留下一份情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老字号招牌曾经的辉煌

  武汉老字号曾经是历史的骄傲。如马应龙药业、武汉健民药业的前身叶开泰、曹祥泰杂货店、黄鹤楼酒业、五芳斋酒楼、长生堂理发、汉江饭店等等。在几十甚至几百年前,他们都是大名鼎鼎的金字招牌。

  马应龙药业创始于公元1582年(明朝万历十年),如今已经拥有了400多年的历史。1582年,马应龙的创始人马金堂开办了一家小型眼药铺,创制“八宝”眼药。至清乾隆年间,马金堂的后人马应龙将“八宝眼药”定名为“马应龙定州眼药”。400多年来,马应龙品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谱写了一段“悬壶济世,妙手仁心”的传奇故事。

  曹祥泰杂货店从创始人曹南山在1863年(清同治二年)提篮叫卖开始也有了143年的历史,一个多世纪以来,先是曹家三代人走过了提篮子、挑担子、摆摊子、开店子、办厂子的艰辛创业路,解放后曹祥泰的几代员工经历了公私合营、联购分销、计划供应、承包经营、企业改制的发展里程。

  在武汉还有一家熠熠生辉的百年饭店——江汉饭店(原名德明饭店),是湖北省乃至华中地区首座法国建筑和最早由外国人开办的饭店,经初步查证也是法国人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饭店。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是国内仅存的寥寥百年老店之一。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法国总统戴高乐、印度圣雄甘地、郭沫若、梅兰芳、齐白石、徐悲鸿、宗教领袖班禅等一代名人都曾经下榻这家饭店。

  这些让人骄傲的历史细细说来都有长长一大串,只是历史终究已成为过去,如何在过去的基础上再创辉煌,是所有老字号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老字号背负四座大山

  具有77年历史的武汉老通城酒楼今年初悄然关门。而这些年来,从武汉人视线里消失的老字号还有一长串:福庆和、祁万顺、郭谥泰。

  柴米油盐酱醋茶,老字号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曾经占据着一个城市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不经意间也融入了城市的血脉。而老字号的整体衰落却又是个不争的事实。武汉市商业局副局长姜汉秋坦言:在武汉,细细数来有108家老字号,但仍然在经营的只有41家,其中经营状况比较好的有20家,21家经营相对困难,剩下的60多家基本上已经停止营业。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过去的老字号都是国有企业,体制上存在一些弊端,再加上长时间的负债经营,使企业负担过重,发展相对困难。

  曹祥泰董事长卢耀武指出,老字号身上有“四座大山”:改制后包袱过重,资金短缺;国企作风遗留,企业缺乏动力;管理落后,不能适应市场;城区拆迁改造,老店遭遇搬迁问题。卢耀武告诉记者,该店全盛时期的1997年营业额为2020万元,上交税金167万元,利润112万元;而到了2005年,营业额已经降到374万元,上交税金52万元,利润6万元。

  不仅曹祥泰一家,几乎所有的老字号都面临这样的窘境。虽然很多老字号企业做了改制,大部分也摆脱了小家小店的传统经营模式,但是发展依然较缓慢,用姜汉秋的话说就是“不强”,大多老字号均为中小型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的企业寥寥无几,能实现规模化经营的也仅仅集中在烟草、医药等传统优势产业。

  多管齐下振兴老字号

  老字号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其品牌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老字号,政府除了扶持之外,就是保护,虽然很多老字号处境艰难,但是我们不希望品牌外流,对于重要的老字号,甚至可以考虑由政府出面买下来。”武汉这样表态。

  “品牌万里行”之“中部崛起品牌行”总指挥、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副司长曹德荣说,老字号问题已经引起商务部以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此次品牌万里行的任务之一就是寻访老字号,并拟于年内认定一批中华老字号企业。据了解,武汉首批已上报12家。发展老字号已经被列入了国家“十一五”商业发展规划,商务部也启动了“振兴老字号”的工程。

  湖北省商务厅副厅长潘启胜表示,将利用商务部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省经贸发展资金、流通体制改制资金等努力解决老字号企业资金困难的问题。武汉市商业局副局长姜汉秋也表示,武汉市商业局已拟定了多管齐下振兴“老字号”的计划。

  政府虽然有这样的决心,但是由于老字号局面的扭转非一朝一夕,而很多老字号的负债率及资金缺口相当大,如果只是“填”的方法,相信政府也是无能为力。为此,姜汉秋向记者介绍道:“武汉将根据老字号发展的自身情况,从四个方面入手:其一,在资金上对其进行扶持,给予税收优惠甚至免税,企业在省外或者国外办展览以开拓市场,政府给予50—100%的补助;其二,在商业区网点的布设上也会优先考虑老字号;其次是帮助企业牵线搭桥,引进战略合作伙伴,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再有就是对已经停业的企业,拿出资金把品牌保护下来,甚至由政府出资控股。”

  目前,眼下仍经营得不错的老字号企业,正在积极摆脱“一辈子吃招牌”的思想,创新求变“现身说法”:五芳斋移味宁波汤圆变身十几种口味;马应龙在眼膏的基础上开发出痔疮膏;黄鹤楼酒业3年投入超过4000万元用于设备更新、工厂改造,这一切,使得老字号成为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得金字招牌重新得以闪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