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快讯 药品器械 查看内容

打破药品招标困境仅靠医药分离还不够

2006-11-3 14:27| 发布者: 舒云| 查看: 54| 评论: 0|原作者: 马龙生|来自: 新京报

  药协上书国务院要求终止药品招标,言之凿凿的个中内幕,令我等消费者心惊不已。

  《新京报》为此配发的社评,尽管论述有些不够精练,但其提出的“医药分离,不再让医院经销药品,让患者享受到买方地位”的观点,笔者还是相对认同。我也觉得,建立医药分离的完整社会医疗体系,让患者有购买药品的自主权。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医生在开处方时才只会考虑“对症下药”,主动以“少花钱,治大病”作为可资维护的医院信誉,吸引患者前来就医,而不会成为制药公司推销药品的渠道。

  但是,联系到现行的医药体制,多年来形成的医、药、患三者之间的关系,我又觉得百分之百的“医、药分家”根本不可能实现。试想,就算是门诊可以实行,手术能实行吗?就算是一般病症能实行,急诊能实行吗?所以,以“医、药分家”作为打破招标困境的“方向性策略”可以,但也决不可能“说分就分”,更不可能“一分就灵”。

  其实,之所以无法打破招标困境,关键在于医药招标不过是流通暴利由药商转到了医院,老百姓并没得到什么实惠。而在医、药分家无法做到纯而又纯的情况下,医院之间的竞争就成了打破招标困境的另一补充。

  但众所周知,在我们这个社会,医疗主体资源基本属于公共资源,民间资本介入医疗还少之又少。因此,目前医疗的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形不成有效竞争。

  所以,当前医院在涉药方面不仅谈不到充分竞争,甚至连价格的公示都做不到。如此这般,医院不仅不可能不卖药,而且还是在没有竞争、或很容易形成利益同盟情况下的卖药。因此,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医、药分离”上,显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笔者认为,为今之计,政府与其操持招标采购,其实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医、药分离”体制的建立,打破医疗资源垄断,开展医院间的良性竞争这些大事上。惟有如此,政府的相关努力才能真正惠及广大患者,也只有这样的努力,才更具突破意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