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快讯 药品器械 查看内容

药监局:严禁降价药“换衣”避监管

2007-3-1 10:07| 发布者: 大富YAYE| 查看: 55| 评论: 0|原作者: 何建波 袁田恬|来自: 宁夏日报

  国家发展改革委昨日发出通知,对278种中成药内科用药的零售价格进行调整,平均降价幅度15%,最大降价幅度达到81%。按照2006年市场销售金额匡算,预计降价金额50亿左右。调整后的价格将于3月15日正式执行。
 
    现象:药价越降越高
 
  发改委称,这是其近年来出台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中成药价格调整方案,主要是临床使用较多,份额较大的中成药内科用药,共涉及1000多个具体剂型规格品。除廉价药品价格维持不动以外,其他约70%的剂型规格品价格进行了下调。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中成药的原料大多属于农副产品,市场波动性较大,近年来一些中药材价格上涨较多,为扶持和促进中药行业健康发展,根据各方面的建议,发改委在降低中成药价格时考虑了上述因素,在降价幅度上适当予以控制。同时,对少数质量和信誉好的企业,允许执行优质优价。
 
  实际上,这是自1996年以来,国家对药品的第21次降价。此前的降价行为,一定程度却导致消费者买到的药品更加昂贵,药品价格虚高已经成为医疗改革中的一大难题。
 
    原因:有关药品“换衣”
 
  究其原因,主要是有关药品不断变换“外衣”。厂家往往对发改委下文进行降价的药品换个名称,以更高的价格重新上市销售,一些药品不降反涨,老百姓并没有真正得到实惠。此外,许多药厂对于降价幅度太大利润过低的药品干脆不再生产,药品“降价死”的现象非常严重。日前某药房做的一次“百姓缺药调查”发现,百姓想用却买不到的大多是政府降过价的药品或者价钱便宜、疗效明显的药品,其中登记表上70%的药品早已不生产了。
 
    对策:严格注册审批
 
  2月2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吴浈在中国政府网接受在线采访时表示:食品药品监管局会从药品审批监督的角度加以支持,严格禁止以变换剂型、规格、包装等形式规避价格监管的行为。
 
  “最近对药品招标、药品降价,社会上有一些反映。反映药品招标一招就死,药品降价一降就退市。我认为这种状况是不应该出现的,但是它就出现了。有些退市药品又通过药监部门的审批,改头换面又上市,上市以后价格更高了。所谓将药品改头换面有几种情形,一是改变药品商品名称,通用名称是不能变的,只能增加一个商品名。二是改变剂型。三是改变规格包装。原来5毫克,现在改成10毫克等等。这几种情形都属于药品注册申请事项。我们对这些事项的审批是认真的、严格的。我们对随意改变剂型、改规格的一些申请是要严格审评和严格审批的,2006年对不符合规定,根本没有科学依据的改剂型、改规格的加大退审力度。”吴浈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