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新修订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并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药品名称管理的通知》,严格治理“一药多名”现象。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促使药品营销的重心从医院转移到药店,药店终端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今天的中国药品零售市场与20年前的美国市场十分相似,而的美国连锁药店集约化程度很高,几家大型医药连锁企业几乎完全占据了美国的医药零售市场,最大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Walgreen2005年销售额达370亿美元。因为强势掌控了消费终端,且规模足够大,些企业在与上游供应商的采购谈判中,拥有绝对的主动权。如果把这样的企业看作超级终端的话,那么20年后甚至在更短的时间内,我国的药品零售业会不会出现这样的超级终端呢? —编者 区域无王何谈超级终端 “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明显,在这样特殊的市场上,如果能占有约10%的市场份额,门店数2000家以上、经营区域覆盖10个省以上、年销售额25亿元左右,就应该能称得上是超级终端了。”国药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军认为,国内企业目前还远未做到“全面发展”——海王星辰在直营门店数量上遥遥领先,但是财务报表却不够“漂亮”。加上其撒点式布局,企业优势分散,在各区域内还没有成为“强势终端”。 在卢军看来,中国药品零售企业之所以与超级终端的距离遥远,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现有药品零售市场份额太小。北京金象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军也认为,在医药不分业的前提下,药品零售终端所占有的20%份额在短时间内不会增长,相对狭小的市场空间和同业间竞争的过分集中都制约了企业成长。而缓慢的发展速度又使得企业竞争力薄弱,难以具备整合其他药店的实力。“目前,一些区域市场尚处在震荡之中,没有真正的’区域之王’出现,更遑论掌控全国市场的超级终端呢?” 不能否认,终端整合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深圳金活药业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从选指出,政策税收、人文传统、法制环境的地域差异是企业跨区域出击必须正视的难题。以纳税为例,目前我国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财税管理体制。地方政府由于担心企业跨行政区整合后税收转移,而对企业整合设置障碍的现象仍然存在。无奈之下,有不少连锁公司不得不再成立分公司,对其赋予财政权力。而时间长了,“财大”的分公司难免“气粗”,不顾“六统一”而自行采购的事时有发生,这样即使有志于全国连锁的企业最终也成了划地区而治。 此外,制约药品零售企业壮大规模的还有“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当“老百姓”的门店超过50家的时候,如何找到称职的职业经理人一直困扰着“老百姓”。该公司总裁助理兼品牌推广部部长邝跃喜透露,去年“老百姓”在山东的两家门店关闭,与当时的山东分公司经理选址失误、管理不当有直接关系。卢军对此也颇有同感,“药品零售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人力资源要求的特殊性,仅仅有超市和百货业管理经验的经理人远远达不到要求。而没有精通药品零售运营及管理的专业人才,企业总部战略和管理细节又如何在传达到各区域时不走样呢?” 此外,“没有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一体化物流系统,就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连锁,超级终端就无从谈起。”徐军说,曾有调查显示,即使是苏浙沪毗邻程度相当高的地区,居民用药品规差异仍然高达40%。“这给商品配送、经营调整都提出了课题。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局部整合将是主流,要出现超级终端仍需假以时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