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快讯 药品器械 查看内容

进口药冲击民族医药业 成为滋生药品回扣温床

2007-5-7 08:27| 发布者: 生活编辑| 查看: 67| 评论: 0|原作者: 邬时民|来自: 江南时报

    治疗一次感冒用去百余元,住院一月花费万余元,这恐怕已不算新闻。治病缘何如此昂贵?除了近年来药品涨价因素外,眼下服药流行的“崇洋”现象,也是导致药品昂贵的症结之一。

  “洋药”已与“国药”平分秋色,增势令人惊叹

  自1980年日本大冢公司率先在天津建立第一家医药合资企业后,医药合资企业在我国“遍地开花”,目前我国的医药合资企业已经超过1500家。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每年进口药品不足3000万美元,80年代后连年攀升,1985年为7765万美元,1990年达39527万美元。到2001年,我国药品销售总额为2500亿元人民币,其中进口药占20%,三资企业药占30%。这样的比例还不包括通过走私大量涌入我国的“水货”药品。

  进口药冲击了民族医药业

  各类进口药品的蜂拥而来,使本来被誉为“朝阳工业”的国内医药行业面临严重冲击。有关人士认为,除了资金匮乏、产品老化、低水平重复和管理滑坡等原因外,进口药品高价格造成的以药养医、回扣成风等负面效应是冲击民族医药的“杀手锏”。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用什么药由医生说了算。

  有关专家认为,现在医生开进口药、开贵重药处方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主要原因是利益驱动。医生的收入往往同医院的创收挂钩,从而促使医院使用三资企业生产的药品及进口药品数量居高不下。在客观上,受国力、财力影响,国家对医院财政拨款严重不足,药品收入成了弥补不足部分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有些医院收入组成比例而言,医疗技术费仅占10%,设备诊断费占20%,而药品收入则占到70%,药品收入无疑成为“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而进口药便成了创收的“敲门砖”。例如头孢类药,国产药单价不到3元,而同类合资企业药单价却高达90多元,其对比收益就不言而喻了。

  进口药还是滋生药品回扣的温床

  药品回扣风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此后愈演愈烈,到上世纪90年代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从回扣的“含金量”来看,进口药的回扣率比“国药”要高出1倍多,如“国药”的回扣率按15%计算,进口药的回扣率则在30%的水平。如按回扣金额计算,差距更大,如一盒10元的国产药,回扣金额是1.50元;而同样品种的进口药50元一盒,按上述回扣率计算,回扣金额则高达15元。

  进口药的回扣还表现在各种巧妙的手段上,既有赤裸裸的现钞回扣,也有羞答答的“恳谈会”、“回访会”、“有奖征文”,还有诱人的出境旅游、冠冕堂皇的“教育资助基金”,让有关“实权派”人物不花一分钱,就能圆了学士、硕士梦,甚至戴上博士帽等等。

  以药养医,回扣成风,养肥了进口药,也使民族医药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