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快讯 药品器械 查看内容

260种西药“封顶价”调整

2007-5-9 08:15| 发布者: 生活编辑| 查看: 63| 评论: 0|原作者: 胡梦|来自: 长江商报

    本报讯 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本月15日起,包括部分抗生素在内的260种西药最高零售价将进行调整,其中7成药品价格下调。

  260种西药零售价调整

  据悉,此次药品价格调整包括部分抗生素,涉及消化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抗寄生虫病、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药(水杨酸类的阿司匹林等)、镇痛药、麻醉用药物、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物、专科用药以及解毒药和诊断用药等十个系统的药物,共260个品种、1200多个剂型规格。
  将要调整的药品最高零售价中,七成品种价格下调,平均降价幅度19%,最大降幅62%,降价金额约50亿元。还有约三成廉价药品维持原价,另外18种市场供应紧缺或断货药品,适当提高了价格。此外,这些品种中,我省又补充了687个剂型规格。
  省物价局工农产品处一位负责人称,医院招标采购药品的实际零售价格,仍按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则执行,即零售价格高于本次调整价格的,按本次价格执行;低于本次调整价格的,仍按中标药品临时零售价格执行。

  两年调价7次患者“没感觉”

  包括这次调价在内,从2006年至今,经过两年时间的7次调价,所有列入中央政府定价目录的药品价格已经调整了一遍,降价总额超过200亿元。
  “260种西药又要降价了!”当记者把这一消息随机告诉正在医院看病的患者后,得到的答案全都是——“没感觉。”
  “在药店买药也感觉不便宜了。”24岁的金小姐深有感触。很多便宜的药品在药店找不到了。而药店推销员推荐的药品都是不知名而且贵出好多倍的药,以清热解毒和过敏类这些常用药物最为突出。

  去年降价药品出现“反弹”

  去年及上月国家发改委就规定了99种抗微生物药品和188种中成药降价。昨日,记者回访了部分药品,发现有些药品到如今还没降价。不少市民反映,降价药品实在太难辨认。
  本该最高卖5元的头孢拉定胶囊,现在还有不少药店卖10元以上;原本最高卖8元的诺氟沙星胶囊,现在也有不少药店卖到9元以上……
  昨日,记者在街道口泽源堂药店看到,抗生素类药品没有低于8元的。前段时间,记者发现,欧意生产的头孢拉定明明只卖5.5元,可是这批货已经很难看到了。

    记者观察

降价落到实处咋这难

  四五次药品降价,患者为何感觉不到实惠?业内人士道出其中原由:
  第一,药品“转手”环节太多。大家都清楚,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上,至少要经过药品经销商、医院、药房或者药店几个环节,如果是药品直供还好,如果是通过招标等环节,加成的环节就太多了,根本不是一个环节能够控制的。
  第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然说国家是下了大力气降价,但是面对6500多家药厂要生存,下面还是有对策的,医院、药厂、药店都纷纷使出了自己的招数来应对。常常表面落实,实际上不会让实惠落到患者身上。
  比如,医院可以变相加高消费价格。据知情人士透露,本来一盒药品医院可以赚3元钱,但是降价之后医院只能赚1元钱了,医生也许在开处方的时候就会将该药开成两盒,这样医院虽然也少赚了钱,但是患者的负担却加重了,如此一来就没感觉看病便宜了。
  武汉市目前有2000多家药店,竞争异常激烈,记者采访发现,不少药店“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一名药品经销商曾透露,一两块钱的药品药店不赚钱,只有进同样的、包装好看的药品,由药店推销员游说,主要是说疗效好,可是价格就翻了5—10倍。
  还有些药厂威胁医院,“降价了就不生产了,看你用什么”成了近年来药品降价厂家使出的“杀手锏”。
  第三,有些医疗机构宁愿违规。据了解,医院私下“二次招标”现象存在,有些药品药厂不生产了,患者等着用,要求医院购进,医院不得不二次购进,药价不会变。还有的药房根据医生的喜好进药,这也造成了药品价格降不下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