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快讯 药品器械 查看内容

廉价短缺药品调研报告出炉 真正短缺药仅20个

2008-3-11 08:43| 发布者: 生活编辑| 查看: 39| 评论: 0|原作者: 郭艾琳|来自: 百度财经-第一财经日报

    《第一财经日报》昨日从中国价格协会了解到,由发改委价格司委托该协会及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共同调研的《廉价短缺药品价格问题调研情况报告》目前已经完成,该报告将于3月底提交发改委。

  出人意料的是,报告显示,和此前社会普遍反映的情况不同,此次调研的286个廉价短缺药品品种中,相对短缺及潜在短缺的药品仅为20个,“社会和媒体反映的廉价药品大量短缺的现象是不真实的,但廉价短缺药品确实存在,造成其市场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价格问题并非主要因素。”报告如此表示。

  经销商有货终端缺货

  此次调研搜集了2002~2007年6月期间有关报刊、杂志及医院反映的廉价短缺药品作为调查对象,并通过文献调研、实地考察、深度调研等方式,对全国10个省市的各级医院及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下称“九州通”)、安徽华源医药、国药集团三家药品分销企业等做了调查核实。

  核实的结果是,在286个品种中,市场正常经销的品种有272个,占总数的95%,没有经销的只有14个品种,占总数的5%。同时,包括毒毛花苷K注射液等在内的6个产品虽然上述三家经销商有供应,但却面临企业停产,存在潜在短缺问题。

  然而,在九成以上的药品并没有出现断货的情况下,为何诸多终端却不见这些廉价好药的踪影呢?“表象在药上,问题在医上,根源在体制上。”九州通有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多、小、散、乱”的现状已经存在多年,很多企业无法在全国范围对药品进行采购、储存、统筹和配送。而这造成了药品区域性的短缺。以复方磺胺甲 唑为例,该药品片剂国家药监部门有1317个批准文号,注射剂有29个批准文号,生产企业众多,九州通也正常经销。但是此前媒体却报道了上海用不到该药品的事件。

  另一方面,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存在制度缺陷也导致了部分药品缺失。以复方氢氧化铝为例,该药品国家药监部门有110个批准文号,被调查的三家药品经营企业均有销售。但中标企业因价格问题停止供应,导致北京市医疗机构持续短缺约一年。 

  上述九州通人士告诉记者,廉价药品价格低、利润薄也导致了很多医院不愿销售这些药品。上海一制药企业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发改委限定20毫升的紫药水最高零售价为0.98元,但其出厂价已经在0.7元左右,因此医药经营公司都不愿意经营此类药品。

  此前曾经脱销两年的廉价药鱼肝油酸钠注射液,经过各部门协调曾经恢复了生产。然而,产品上市后,却因价格过低而遭到药品零售商拒售。

  而调研组对20个短缺品种的价格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品种在发改委制定价格并经历多次调价后,价格未变动的共10种,占50%;提升价格有5种,占25%;下调价格有4种,占20%。

  “虽然廉价短缺药品并非完全是降价造成的,但是政府药品价格调整滞后是造成廉价药品短缺的因素之一。”报告指出。

  报告将作为参考

  中国价格协会副秘书长赵振东告诉记者,此次调研报告的同时,课题组也对廉价药机制提出了一些意见,包括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及时解决廉价短缺药品个案、完善配套政策和法律制度等。而这些调研数据及建议未来都将成为发改委制定或调整药价时的参考。
  “目前的政策一直是对廉价药进行鼓励和扶持的,而对于因价格或不因价格问题造成短缺的廉价药,发改委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比如对目前短缺的急救药品进行多方面协调等。”赵振东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