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医药讯:2007年已经过去了,用“困惑”来形容这一年的医药界最恰当不过了,先是年初“齐二药”的阴影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全国医药生产企业进行“飞行检查”大整顿,无论是时间之长,还是规模之大,都是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随着行业整顿在年底结束,大家最为关心的恐怕就是“医改”提出的“医药分家”究竟能分到什么程度。2008年的医药营销界注定不会风平浪静。 一、药交会将出现“营销论坛”新亮点 2007年12月的昆明药交会上一度出现9个“医药营销论坛”会场,其中2个竟然是免费型论坛,咨询公司之间的这种激烈竞争现象将会在2008年的各类药交会中进一步体现。药交会将从“人际交际型”向“自我提升型”转化。由于新药推出的速度受审批新规的限制,集中上市的缓慢导致药交会中的“招商会”演变成“品牌展览会”,商务功能将被进一步弱化。 二、部分营销人员的职业生涯需重新规划 自2006年提出《反商业贿赂法草案》起,大大小小的曝光案例屡见不鲜,医药行业中多年的带金销售总算有些收敛。从另一个角度说,药品的临床推广将进一步向学术推广方向规范,2008年将出现医药营销人才向学术推广型的企业回流,特别是向拥有原研药、专利药、独家新药、中药、生物制品的企业回流。 三、中小型代理商角色将发生变化 在地区的“挂网”招标、社区招标、“新农合”统一配送、OTC大营销战略框架下,代理商个人的角色在2008年里将越来越被弱化。相反,代理商在市场里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多地以企业身份来操作。各地中小型商业公司的纷纷倒闭和圈款消失,使得“个代”赖以生存的走票活法成了无水之源,因此,将有一大批“个代”转化身份成为医药企业的“佣金制型代理商”来实现应得利润。 四、OTC营销将进一步体现企业整体战略力量 OTC营销人员个人力量的影响力越来越弱,既无品牌优势,又无政策优势的产品在大OTC战略营销、BP、OEM、娱乐营销、符号营销的背景下几乎寸步难行。因此,做OTC产品的医药企业必须要放眼未来,做好前期的品牌建设工作。特别是“24号令”对药品包装提出了新的要求,品牌营销、公共关系营销、符号营销将是OTC未来的主导营销方式。2007年10月更换包装后,药品广告明显地只强化“品牌”和“符号”而弱化了通用名,所以建议有志于OTC市场长期发展的医药企业,应该有建立大品牌和公司整体OTC营销的战略,否则单靠人力营销成本反而会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