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情医药 与传统意义上的基金会不同的是,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是一种新型、更积极主动介入全球公共、教育、卫生和扶贫事业的基金。它旗下聘用数百名行业精英和专家,每年评估和挑选最重要的项目进行投资和捐赠。基金会的资金委托投资高手管理,每年产生相当可观的投资收益,用于慈善事业。该基金会除了对非赢利性机构进行支持外,也对赢利性公司进行开发性的捐赠和资助。 成立于2000年的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目前管理的资金包括,由比尔·盖茨夫妇共同捐赠的373亿美元,未来加上巴菲特捐赠的资金,估计将超过600亿美元。基金会目前有600名员工,已经投资、资助和承诺出资165亿美元。 引发医药产业内人士关注的是,该基金会的主要方向(50%的经费)是支持全球健康产业研发和公共卫生事业,积极介入治疗和预防危害第三世界国家的艾滋病、肺结核和疟疾等传染性疾病。 慈善公益创投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慈善捐赠及管理模式,在美国硅谷一带相当流行。它是许多成功企业家所偏爱的捐赠模式,借用的是风险投资的特点和经验,更讲究积极主动地介入,促使捐赠与被捐赠双方更多地互动、交流与服务,更注重捐赠后的社会化效益,而不是像开张支票和在捐赠后每年过目年度报告那么简单。公益创投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强调社会责任和捐赠资助的效果。 在美国,不少企业创办人士在获得成功并积累巨额财富之后,都喜欢做点慈善事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家偏爱为生物医药企业和项目提供资助。这些公益创投行为,给生物医药研发带来了新鲜血液。 雪中送炭 以支持生物医学风险企业为己任的慈善事业,或专门支持某些疾病定向研发的慈善事业正变得热门起来,并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原因何在? 首先,生物医药研发需要投资,早期项目不容易得到投资者青睐,慈善创投正好填补这一空白。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早期项目最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其次,对于有投资管理周期的大部分风险基金,投资8~10年的项目的确很难操作,况且投资周期越早,所需资金越少,这对大的投资基金而言是无法实施的,因为投资前期项目风险更大,程序一样,集中做早期项目难以产生预定的投资目标。 再次,有许多项目,如罕见病新药开发,临床病人急需但市场偏小的领域,无法收回投资成本,一般无人问津。追求社会效应的慈善创投资本介入则最为合适。 据统计,美国有几万家慈善基金会,每年设计捐赠基金几千亿美元,其中真正意义上的慈善创投或公益创投可能不到100家。从各个基金会的资助方向看,有教育、医疗、科研、扶贫及公共事业等,明确用于资助新药开发、疫苗研制以及早期基础研究和生命科学探索的非官方研究基金每年可能有100亿美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