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医药形势风云变幻,中国药企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我们精心勾勒出一张“保驾护航”的晴雨表,衷心希望中国药企在新的一年里能一路走好。 全球“气候”并购还会继续 太多大药厂没有富裕的新药候选库,多数药厂面临着专利过期、新产品更替不及、研发效率不高的窘境,只能靠并购来实现业绩增长,可以预见的是,2008年还将发生许多并购案。 百时美施贵宝(BMS)被赛诺菲-安万特并购一说,曾在今年第二季度流传,然而随着波立维胜诉、销售反弹、公司易帅后,BMS的并购似乎已渐渐被人遗忘,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并购可能,业内盛传可能被并购的药企有BMS、惠氏和礼来等。 与过去流行的巨额并购案不同,大药厂会更关注生物技术企业的并购,尤其是市值十几亿或几十亿美元的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一来可满足充实生物技术实力的需要,二来可获得这些生物技术公司的在研产品。耗资上百亿或几百亿美元的大型生物技术公司并购案,虽有可能发生,但毕竟太贵,谈判和整合难度不小。大药厂将会谨慎选择互补对象,逢低收编。 美国BiogenIdec自炒自卖并购案流产,并不意味着大药厂会放慢并购生物技术公司的脚步。明年可能还会出现生物技术企业与大药厂间的强强合作甚至并购,只要价格、时机合适,安进、BiogenIdec和Genzyme仍有人想买。 此外,生物技术公司之间的合并与整合也将好戏连台,许多中小生物技术公司并没有实力成长为独立而赢利的研发型公司,并购或被并购是许多公司的必然选择。 医药股长线投资正当时 目前大多数医药股处于低市盈率(PE,PE是股价P与每股受益E之比,成长性和赢利能力越好,PE值越大)状态,平均PE在15~20左右,这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极少出现的现象。 大药厂现在赚得没有以前多,但现金流还不错。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它们的股票应该是不错的价值投资型股票和基金经理的热门股,预计2008年半数大药厂将部分回购公司股票,因为股值偏低,手中现金也没有更好去处,回购股票也是信心十足和妥善投资的一种策略,在这一点上,大药厂CFO(首席财务官)与“股神”巴菲特的眼光不谋而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