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热的阳光下,是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一片繁忙建设的景象;凉爽的空调间内,是一群激情洋溢的科学家在讨论每一个细节和章程。 日前,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WX.NYSE,下称“药明康德”)与美国科文斯有限公司(CVD.NYSE,下称“科文斯”)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选址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各以50%的股权组建一家合资公司。 “这两周,我们双方各派出了一个工作小组,夜以继日地讨论各种合作细节问题,正在将备忘录内容协商、细化。”药明康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革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预计今年晚些时候达成这项交易,合资公司的建设工程也在进行,预计2009年正式启用。” 事实上,药明康德的发展轨迹,仅仅是中国本土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合同研究组织)迅速崛起的一个例证,中国潜在的市场空间以及庞大病患群体正在成为跨国医药公司向中国转移研发环节的驱动力。 本土CRO崛起 “科文斯针对这个合资项目,在明年初期投资额将达到约3000万美元,这些投资资金将用于运营资金筹备、仪器设备以及最后工程竣工。” 温德尔·巴尔说,“今后,我们也将持续投资中国市场,这不仅仅是出于成本因素的考虑,在中国,一批高质量的医药研发服务外包企业正在蓬勃发展。” 温德尔·巴尔进一步表示,目前,合资公司的名称尚未确定,预计首期协议期限为10年(不排除内部续约选择权),关于资金财务、组织架构等细节问题,将在各项协议条款确定、公司实体正式建成以后透露。 对此,李革表示,这一合作项目对于药明康德建立全球性研发外包服务平台至关重要,“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将帮助客户提高药物发现的成功率,缩短药物开发的时间。” 事实上,像药明康德这样的本土CRO企业,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市场契机。跨国医药企业和生物制药公司纷纷选择来中国开展新药研发项目,以获得中国庞大的病患人口市场信息和数据,而本土CRO企业也在服务外包转移浪潮中迅速崛起。 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黄秀美日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中国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市场,在这个大市场里应该相互合作,现在有13亿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在这里,任何人都不可能单独占领这个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