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草药价格的攀高,不仅直接拉高了中药的购买群体的支出,并且已经对“下游”市场造成了影响,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下半年涨价的中成药将有不少。而目前个别品种西药也有开始跟着涨的势头。虽然国家屡降药价,但是今年的“药袋子”,可能会扛得不太轻松。 原料三七价狂涨血塞通价格跟着翻跟斗 中药材涨价最初与去年的甲流有一定关系,当时造成包括金银花、胖大海、人参、甘草、菊花、芦荟等抗病毒中药的价格飙升,而今年西南大旱,则给中药材再注入一剂“强心针”。4月初,江苏省物价局监测报告显示三七的市场行情已经达到了550元/斤,是干旱前160元/公斤的3倍之多。监测还发现,还有不少中药“跟风”,例如红花、干姜、当归、薏仁、豆蔻、川贝母等主要产地在西南、两广一带的中药材价格虽然没有受到旱情影响,但也出现明显上涨,涨幅最高达到一倍。 作为中药材最直接的下游产业,中成药已经开始显现“升温”的势头。记者在一家药店看到,心脑血管病人吃的一种云南产中成药“血塞通”50mg×20片每盒的价格,已经从几个月前的8元涨到了如今的18元,而该药品按照正常的用量,一般三四天就吃完一盒,这意味着一个月要8 10盒,这样算来,原来最多一个月花80元,现在则要多花上一百元一个月的药钱,而这只是心脑血管病的一种。 药店工作人员表示,这种药品因为要大量用到三七,因此血塞通片价格也跟着跳了上去,“我们的进价在涨,而且也是翻了一番”。据介绍药店这种药的进价从原来的五六块钱涨到了14元左右,涨幅不比零售价涨幅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