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消费者满怀期待渴望买到低价、疗效好的药品,另一边是因利润因素导致这类药品企业不愿意生产,药店不愿意进货。记者昨天采访后发现,导致低价药渐渐退市、药价逐年攀升的因素众多。 药店热衷推荐新药贵药 记者昨天采访时发现,市民到药店买药,药店经销人员会乐此不疲地推荐新药贵药,低价药渐渐被市场抛弃。 家住罗湖区的王女士是一个“老病号”,常年要吃各种药。为了能买到更便宜一点的药,她常常辗转各家药店,对药价反复比较。她向记者表示,由于对健康异常关注,她自己也常常会经不住诱惑买一些新药。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消费者对药品知识相对匮乏,往往会听从药店导购人员的游说,这也导致一些低价的老药难以在市场上长久流通。时间久了,老药就渐渐被遗忘了。 原材料上涨带动药价攀升 记者连日采访还发现,药品的价格逐年攀升还与药品原材料上涨有关。 记者从深圳多家药店了解到,今年以来,由于云南等地持续干旱,导致最普通的中药原材料田七产量大幅减少,其价格也是一路飙升。田七产于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是心脑血管、风湿止痛药等中药的主要成分。今年5月中旬,田七在深圳部分批发市场最高批发价格曾达每千克500元左右。记者昨天采访时了解到,田七价格最近开始回落,但价格仍然维持在目前的每千克400多元。 从事中药材批发生意的曾先生告诉记者,几乎所有的中药材价格都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据了解,今年以来,金银花、板蓝根、桑葚等中药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记者昨天分别在海王星辰、万泽、一致、宝华平价药行等大型连锁药店和平价药店发现,各药店对板蓝根、双黄连等一些中药的优惠幅度已不如从前。如在海王星辰购买了板蓝根、双黄连的优惠装,就不能再享受会员折扣。 一家药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原材料上涨,给药品生产企业和零售药店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如果药价永远维持不变,肯定无法收回成本。 出台政策扶持生产企业 据了解,目前深圳有7000多家药店。虽然市民普遍认为药品较贵,很难买到低价的好药。但不少患者“久病成医”,常常自行选择药物对症治疗。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从市民的消费习惯看,感冒药、消炎药、胃药等常用药品是大家最常购买的。记者采访的数十位受访者中,近一半的人表示在生病时会首先考虑购买中成药。宝华平价药行金色家园店的一位工作人员分析说,一般说来,药店内的中成药销量一直不错,这与中成药相对温和、副作用较小有关。 有业内人士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在定价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对那些有社会责任,愿意生产廉价药的企业进行适度的资金扶持,厂家愿意生产,市场上真正有流通,消费者才能真正享受到放心的好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