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实行“零差率”售药的社区卫生机构可以享受国家财政补贴不同,零售药店承担着不菲的经营成本,既要纳税、交房租水电费,又要发放工资并追求利润,竞争优势越来越不明显。而且在社区卫生机构零差率销售的药品中,多数是常用药,而常用药也是零售药店的主打品种。 “年初浙江出现的‘用工荒’、浙江基本工资的提高等因素导致人工成本增加成为我们面临的最大压力。”钱然婷说道。 零售药店的一些利润已降到了底线,平价药店要找寻新的出路。“药店覆盖社区零售网点,买一瓶药的同时,顺便捎带一个保鲜膜、一卷垃圾袋,都能增加利润增长点。而我们现有的货柜空间刚好可以填补这个空白。”钱然婷补充道。 据报道,2009年业绩中,作为“社区药店”代表的海王星辰,其收入的23.2%来自处方药,36.9%来自OTC药,营养品为20.6%,传统中药产品为3.6%,其他产品占15.7%。 “今年起,我们开始不断增加非药品的品项,特别是大米、食用油等日常食品。这些商品在不增加销售场地、人工成本的情况下,售价可低于超市3%~8%。”钱然婷说道。 “便利店化”扩张模式导致的自我救赎? 连锁药店前几年大肆扩张,药品并未带来可观的利润。据悉,海王星辰一季报显示,截至2010年3月31日,海王星辰收入为5.67亿元,同比上涨12.1%;同店销售额同比上涨6.9%。不过,其一季度净收入只有260万元,远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4300万元。 这似乎也印证了一个事实,海王星辰药店在今年6月左右开始大量增加非药品类商品的举动是为了防止药店利润继续下降。 “单纯卖药盈利已经越来越难,多元化经营是零售药店的出路。杭州的一些连锁药店比如天天好、老百姓等都开始卖起了非药品商品。”杭州市医药行业协会会长薛林生表示道。“在美国零售药店,这种模式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他们在管理方面相对也更严格。” 药店卖非药品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国家目前暂无明文规定。不过只要按照国家相关登记程序进行登记,药店就可销售这些商品。”薛林生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