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标价不足成本的1/3 近日,在中国中药协会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多位业内人士对地方招标中出现的超低价药提出质疑。在甲流疫情发生后,我国中药资源一度紧缺,加上整体物价上涨,不少药材价格大幅走高。“超低价药”的出现意味着生产企业不是面临严重亏本,就是没有依法依规生产,出现偷工减料。 一位企业代表在会上表示,每公斤板蓝根价格为23元,每吨酒精是7200元(去杂质用),每吨白糖价格6000元,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原因,每小袋板蓝根的成本已从之前的0.15元上涨到现在的将近0.5元。 另一位来自康恩贝的企业代表称,该厂生产的10支装藿香正气水成本是3.62元,其中原材料成本是1.33元。他分析自家产品价格高于安徽中标价的原因是,“一方面,我们用玻璃瓶装,而有些厂家用塑料瓶装,但藿香正气水酒精含量特别高,用塑料瓶装有效期不可能达到三年;另外,我们买了其他家生产的产品来比较,我们的产品稀释三倍以后和他们的颜色一样,也就是他们的含量可能只有我们的三分之一。” 康恩贝也生产牛黄解毒片,但对于这款产品出现“1毛钱中标”的情况,他却表示“真的没法判断”,因为按该厂的生产成本核算,12片装牛黄解毒片的成本至少为0.35元。 另外,安徽的招标公示中,还出现了1.5元100片装的消炎利胆片(糖衣),生产企业为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该药的原研单位,万年青制药的负责人表示,看到1.5元的中标价之后,“不是吃惊,简直就是头晕”。因为该药所含的两种药材,今年农民普遍不愿意种,仅原材料成本就高达5元。所以,“卖1.5元,很可能是偷工减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