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快讯 药品器械 查看内容

药品利润低 青岛药店开卖油盐酱醋成小超市

2010-9-14 11:40| 发布者: 舒云| 查看: 24| 评论: 0|原作者: 王瑜|来自: 青岛日报

摘要:     延安三路国风大药房辐射着周边多个社区的居民药品消费,从去年开始,药房辟出门口一块黄金区域摆设了几排货架,销售药品之外的食品和日用品。

    延安三路国风大药房辐射着周边多个社区的居民药品消费,从去年开始,药房辟出门口一块黄金区域摆设了几排货架,销售药品之外的食品和日用品。从花露水、护手霜、口香糖到大米挂面酱油醋,俨然成了一个小型超市。台东某商场内一家小药店,多年来一直被爱美人士光顾,究其原因,原来来自法国和日本的“药妆”是店内的一大特色,美容消费甚至超过了主业医药消费。

    走访丰硕堂、康杰、百姓阳光等连锁药店,这种多业态营销模式十分普遍。是什么让药店“不务正业”?

    找补利润,尝试多业态

    “药店的利润已经被压到最低。”从多位药店经营者的口中都听到了这句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近年来医改和药品降价改革给药店带来的结构性冲击是前所未有的。2009年4月政府重启医疗制度改革,计划在三年内投入增量资金达8500亿元,政策性引导每年至少将带来2000亿的药品消费增量,未来十年药品市场有望保持20%的高速增长。“一方面,新医改将以杠杆方式撬动医疗需求,但另一方面,也必然导致药店优胜劣汰。新医改鼓励大病去医院,小病去社区,且已经实行药品零差率,药店的优势和作用在逐步淡化。实行门诊统筹后,居民在门诊拿药费用可报销50%,药店的价格再压,也低不到这个程度。”

    打价格战无异于自相残杀。万般无奈下,药店不得不把重心转移,尝试多业态经营。于是越来越多的药店里出现了药物之外的商品。很多供应性医疗器材如血压计、听诊器等过去是医院专用,这两年药店卖出去的反而增多;保健品柜台从功能饮料、凉茶、维生素到中药膏方,已有近百个品种。每到节日临近,一些高档礼盒如虫草、燕窝、灵芝、西洋参、养生酒等也被摆上柜台,蜂王浆、蜂胶、花粉片等更是成了主打产品。甚至眼镜和图书也因其高利润成为药店争上的品类。这些商品无一不陈列在黄金位置,营业员也都努力推销,可顾客似乎并不太买账。还是那位业内人士道破缘由:“买东西不如去商场,靠卖杂货弥补利润说到底是一种初级经营模式,根本维持不了药店正常的经营。”

    模式制胜,“怎么卖”是关键

    某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在市内开有十几家门店,曾经生意红火利润稳定,但近几年经营越来越困难。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两个全国性药业连锁大鳄的进驻带给他们巨大冲击,一个是海王星辰,另一个是成大方圆。海王星辰扬言先赔三年再赚钱,成大方圆也准备了5000万的后备资金用于竞争。“他们一来就迅速扩张拼命布点,这让本就零散的本地药店生存空间狭窄。更令人头疼的是,外来药店把职业药师的底薪炒到了3500元,小的药店连锁根本没这个实力。这样下去的结果只能是吞并。”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司长向欣近日对外表示,医药流通领域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加快行业结构调整,提高行业集中度。具体的办法是,鼓励和支持全国性和区域性的优势药品流通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参股、控股等方式,拓展流通网络覆盖面,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国际化经营。支持专业性或其他有特色的中小药品批发企业充分发挥其优势,逐步形成全国性集团企业为龙头,区域性企业为主体,地市级企业为基础的遍及城乡的药品流通网络。

    这意味着药店经营已从跑马圈地时代过渡到模式制胜时代。“卖什么”已不重要,“怎么卖”才是关键。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家药业连锁正在酝酿突围计划,具体内容却不愿多说。对医药商业企业来说,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存活,需要不断深化网络覆盖能力,想要实现突围,也只能从商业模式上找机会。从南方城市药业连锁的成功经验来看,利润来源可以是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也可以是第三方物流、供应链整合等,关键是创建适合自己的模式和渠道。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