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国家设置“医保卡”的初衷是为了让市民在生病时获得一定保障,减轻支付压力。然而,在山东省滨州市邹平的几家药店里,却允许顾客使用“医保卡”购买保健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就医、买药用的“医保卡”已成了万能的“购物卡”。 记者看到一家挂有定点医疗机构牌匾的药房一角的柜台上,摆满了各种日化用品,“拿个洗发的。洗发的能刷卡是吗?”“嗯。”“拿个海飞丝吧。”“好。”“多少钱啊?”“36块。”销售人员几乎没有考虑,就痛快地从马先生的医保卡中刷掉36元,并把写有邹平县医疗保险费用的结算单和洗发水一起给了马先生。“我卡上的钱用不大了,我想买点日化用品吧。”“洗刷的都有,我给你拿出来你看看,你需要哪些拿哪些。” 其实,这种药店变超市,“医保卡”能买日用百货的现象不只邹平独有,近年来在各地多有相关报道。何以至止?笔者认为主要有四个原因。首先,消费者对“医保卡”的性质认识不清。不少人认为“医保卡”里的钱是自己的,如何使用当然由自己说了算,别人管不着。另有一部分人则只是为了在买药的同时买点日常用品图个方便。而且,对于消费者来说,“医保卡”里的钱看不见、摸不着,也不能支取,只有换成实物才更“实惠”。“‘医保卡’的钱又不能干别的,搁着也是搁着。还有公费部分,不用白不用。买这些东西全家都能用。” 其次,药店受利益驱动。随着平价药店的不断涌现,药店之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在此背景下,某些药店想方设法寻找新的利润来源,像保健品、药妆、洗化用品,甚至酱油、卫生纸等生活用品,统统都可以用“医保卡”来购买。药店搭售这些,能增加营业额、增加利润,而且物品齐了,能吸引更多客源。由于这些用品的利润高于药品,所以,一些药店不惜冒着违法的风险为顾客刷卡,并且用欺骗手段逃避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查。 第三,药店主营药品兼售其他商品,也没有违犯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这就为店家违法刷卡提供了便利。再说,只要不把医保结算单给消费者,医保部门就查无实据,也就处罚不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