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揭秘:品牌药利润低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同一类药物在药店柜台能找到几种,甚至十几种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产品,售价各不相同,最贵的和最便宜的价格往往相差数倍。其中,除了一两种来自大厂家外,其余大部分都是“杂牌军”。那么,为什么药店推销员往往选择弃品牌药转而推销小厂药呢? 据了解,目前有些药店会将药品分为A、B、C、D四个类别。A类为自己代理的品牌或者贴牌品种(即从小厂家进货贴上自己的牌子),这种药品利润达70%到80%。B类为普通品牌,利润在60%左右。C类药品的利润也在40%以上。D类品牌药利润最薄。药店对店员的考核以卖了多少A类药为主,要求顾客进店时店员必须先推荐A类药。除非顾客点名要哪种药,否则不主张卖其他品种。 一位药品零售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推荐高价药的确已成为药店经营的“潜规则”,“现在药店越开越多,药店生存不容易,需要想尽各种办法盈利,推销高价药品也是方法之一。”据其透露,很多高价药都出自不知名的小厂家,而这些小厂家药往往利润都比较大。“要是顾客明确说明要什么药,我们不会一上来就推荐高价的,不过一个名字的药有多个药厂的产品,我们可以给顾客拿小药厂利润大的药。”另外,药店药品的摆放也有学问,可以将利润大的药品摆到醒目位置,将不赚钱的廉价药摆到最不起眼的位置。此外,一些药店还极力推销各类品牌的营养品、保健品和化妆品,利润也相对较高。 云南富佳医药有限公司的徐经理透露,一种药品进入零售终端,代理首先要交一定数额的进店费,数额从数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此外,厂家在促销方面除了提供赠品外,还要给药店钱,而药店在促销海报上宣传药品也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再加上营业员的“提成费”以及医药代表搭建关系网的费用,这些费用最终将全部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如此一来,不难理解一种出厂价格仅为1元左右的药品,消费者在购买时却要支付十几二十元钱,药价竟能翻10余倍。而一般品牌药的毛利润都较低,折扣较少,又经常被药店用来打平价,所以品牌药一般都是药店里不赚钱的产品。既然品牌药不赚钱,用毛利更高的非品牌药替代利润甚微的品牌药来填补利润空缺,已经成为许多药店的选择。而这部分负责替药店赚钱的药品,就经常被药店推销员挂在了嘴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