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快讯 药品器械 查看内容

牢记七绝招避免“吃错药”

2010-10-15 09:23| 发布者: 舒云| 查看: 79| 评论: 0|原作者: 朱瑞娟|来自: 人民网-《京华时报》

摘要:     专家指出,买药不要跟着广告走,迷信广告宣传。要听医生建议,或用一些老品牌的药物,这样的药物能保证质量。不过也不要迷信“进口药比国产药好,贵的药比便宜的药好”,实际上,药品的价格是由原料采集难度、生产工艺难易、产量大小、销售范围和包装质量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它与药物疗效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并不能完全画等号。所以,还是要听医生的建议买临床效果好的药物。

  莫轻信营业员推荐药

  有些平价药店药品价格比很多医院要便宜,于是不少人拿着医生处方到药店去买药。专家指出,去药店买药没关系,但是不要自行换药。有的人发现药店没有处方上的药,就会换成类似的药,而这是很不合适的。因为同样的药物,例如抗生素,同种类但厂家不同的药物很多,疗效千差万别,医生的处方大都是根据临床疗效来开的,所以千万不要自行更换处方上的药物。

  有很多人到了药店买药拿不定主意,会向营业员咨询,根据他们的推荐买药。但营业员不是医生,他们没有临床经验,甚至有些营业员会因为药物利润等原因,推销一些实际效果并不好的药物,所以买药要听医生的建议。

  专家指出,还需要提醒的一点是,买药不要跟着广告走,迷信广告宣传。要听医生建议,或用一些老品牌的药物,这样的药物能保证质量。不过也不要迷信“进口药比国产药好,贵的药比便宜的药好”,实际上,药品的价格是由原料采集难度、生产工艺难易、产量大小、销售范围和包装质量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它与药物疗效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并不能完全画等号。所以,还是要听医生的建议买临床效果好的药物。

  生病服药别贪多

  不少人生病后希望通过多吃药来尽快解决病痛,往往会买上好多种类药来吃,如对付感冒,就把消炎的、抗病毒的、治疗咳嗽的、化痰的药物、治疗发烧的药都买回来,有了相关症状就一股脑儿地用这些药。

  然而专家指出,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疾病恢复有个过程,许多疾病会有伴随症状,如发烧同时伴有咳嗽、嗓子疼等有明显炎症的情况时,只要服用针对病因的药物(比如抗生素)就行了,症状会随着疾病的好转而消失,不需要再吃其他药物。更何况许多药物是复方制剂,多种药物应用有可能导致重复用药。吃太多的药物,肠胃承受不了,反而不利恢复。

  老病号培养做“药历”好习惯

  对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患者来说,购药服药是场持久战。专家建议,慢病患者不妨买个分类药盒。这种分类盒主要分为一周或一个月用量两种,分别有7个或31个小格,早、中、晚用不同的颜色分开。还可以制作“药历”,即服药清单,将要吃的药列个清单,或直接在日历上用大字写好每天要吃的药,每次吃完后就“打钩”做记录,避免忘了吃或者重复吃。

  很多慢病患者看病要跑几个科室,开很多种药,药物之间、药物与饮食之间都容易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因此保存好完整的用药记录、药物过敏史,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或副作用的重要一环。建议每次就诊前都要带好,并尽量找固定医院的固定医生咨询,包括药物疗效或产生哪些不良反应,以及有无药物相互作用等。

  开始服药后应留意身体情况,有异常及时找医生。复诊时必须诚实、主动告知真实服药情况、前后身体变化、是否有服用其他药物或保健品等内容。此外,两个月清点一次药箱,及时清除过期药。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