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快讯 药品器械 查看内容

业内人士曝光卖药潜规则 躲开药店"宰客"陷阱

2010-10-19 09:59| 发布者: 舒云| 查看: 58| 评论: 0|原作者: 刘源隆|来自: 生命时报

摘要:     很多人得了感冒发烧的小病,都习惯随便找个路边的药店买点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几分钟的路程里,分布着多家药店的情况很常见。药店多了,老百姓买药方便了,可药店之间的竞争也加大了。为了挣钱,一些药店会用一些推销手段,让百姓在选药、买药之中饱尝困惑。为此,记者采访到一位有12年售药经验的资深人士,披露了药店卖药的七大潜规则。

    业内人士曝光卖药潜规则

    10月7日,记者采访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有12年售药经验的资深人士,他道出个中玄机,提醒老百姓注意。

    私营药店挂国营牌子。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不管高价药低价药,药店只认准“利润”,在药品不出现安全问题的前提下,利润越大越好。很多消费者认为大的药店可靠,其实现在一些国营大药店也多采用加盟店的形式,挂的国营品牌,实则是私人经营。

    据介绍,一种药品进入药店,代理首先要交一定数额的进店费,数额从数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厂家除了提供赠品,在促销海报上宣传药品也要交费。加上营业员的“提成费”以及医药代表的关系费,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另外,品牌药的毛利润较低,折扣较少,所以毛利润更高的非品牌药成为许多药店的选择,经常被药店推销员挂在嘴边。

    一些药店将药品分为四类。A类为自己代理的品牌或贴牌药品(即从小厂家进货贴上自己的牌子),这种药品利润达70%到80%。B类为普通品牌,利润在60%左右。C类一般药品的利润在40%以上。D类品牌药利润最薄。药店对店员的考核以卖了多少A类药为主。

    药厂或代理商聘用人员直接驻店。很多小药店的销售人员是药厂或药品代理商家聘用的,然后将其分派到各个药店,对其自身产品进行推销,药店从中收取一定费用。

    利润高的药物摆放在显眼位置。药店为了让人购买,通常把价格高、利润高的药物摆放在柜台最显眼的位置,低利润的则摆在犄角旮旯。店员会把高利润的药物在销售单上做记号,方便向顾客推销。

    喜欢卖中药。治疗相同病症的药物,西药和中药的进价可能都不高,但是一上架,中药价格往往高于西药。北京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张亚同告诉记者,中药里,如果更换其中的几味药,其治疗效果变化不大,但仍被视为一种新药。国家并没有针对每味药实行价格标准,一些小药厂就会钻价格空子,牟取更多利润。

    借助药品名称哄骗消费者。药品本身并不是顾客需要的,但推销人员会因顾客对知识的不了解,用名字来骗消费者购买此药。比如牛黄消炎片,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但店员会把它当作西药里的“消炎药”来卖。如顾客感觉不对,他们会解释,中药副作用小等。甚至通过花言巧语将保健品卖给顾客。

    “杂牌军”售价紧盯大品牌。同一类药物在药店柜台能找到多则十几种不同厂家、规格的产品,售价各不相同。其中,除了一两种来自大厂家外,其余大部分都是“杂牌军”。小品牌的药物进价自然比大品牌的低,售价却与大品牌相当,甚至更高,药店店员更愿意推荐此类药。

    快过期的药抢先卖。药品过期则不能上架销售,损失要药店担负。自然而然的,快要过期的药,便被店员抢先销售给顾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