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因素:“杀鸡用牛刀”普遍存在 医生说法1:病人让用我能不用吗? “更多人习惯把抗生素叫消炎药,有个头疼脑热会习惯性地吃几片。”一中心医院的这位医生无奈地表示,其实,抗生素只适用于细菌引起的炎症,对临床中大量病毒引发的疾病,例如病毒性感冒,根本没有疗效。而且人体内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互相制约,可以保持体内微生态平衡,如果滥用抗生素治疗,会引起菌群失调,反而会导致其他疾病。 采访中,多位医生对记者表示,临床中,绝大部分患者看重的是疗效,尤其是一些没有基本医疗常识的人。一位专家介绍,长期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用药时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而目前,即便是感冒发烧,病人也常要求静脉输液,以前常用的肌肉注射都很难看到。 医生说法2:化验漫长临床不好操作 “抗生素的使用是要有细菌培养的结果的,这个化验需要很长的周期,而临床实际操作是不可能让已经处于危险的病人等待这个结果的,所以就会出现使用特别高等级的抗生素去把可能很低级的细菌杀死的局面。”一位医生告诉记者,相比之下,医保费用其实非常有限,“我们是最难做的一群,既要跟医保周旋为患者争取最大保额,还要让患者和家属理解,抗生素要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的结果来调整,可能吗?” 据介绍,抗生素细菌培养实验至少要3天,而且要重复三次,很多患者不可能一等这么多天才让医生治疗,而一些医生也不可能去冒病人因等待实验结果而出现不测的险。对医生而言,抗生素的使用与放弃,是个悖论。 市场因素:药品销售管理有空可钻 记者调查发现,在很多社区医院,像感冒这样的小病想开抗生素相当容易,一位刚看完病的市民说,“只要听说有感冒症状,医生随便给你看看就开始开药,想开什么药都可以和医生商量着来。” 紫金山路、卫津路附近几家药房内,记者发现,药品也是想买什么都能买,各种消炎药、退烧药共有几十种,像“阵痛定”“青霉素”这类注射药,即便没有处方也能买得到,售药人员俨然成了兼职医生,积极向来者介绍着这个病该用什么药,这种药对治病有什么好处等等。虽然药监部门规定,对抗生素类药物必须凭处方才能购买,但由于目前缺乏监管力度,让一些药店钻了空子,对抗生素类药物的售卖比较随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