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声音:“以药养医”导致抗生素不合理使用 抗生素引发不良反应最多 据介绍,从2009年天津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看,抗生素引发的不良反应数量最多、所占比例最大,依然占据首位。除去患者“自己给自己当医生”“在药品的选择上不对症用药”外,问题还来自于医疗机构。“虽然我国及天津市出台了一些政策,减少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行为,但有些医疗机构医生开药仍然存在‘大处方’现象,导致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天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宋立刚介绍。 住院病人抗菌药50%使用不合理 开抗菌药医生经验很重要 天津感染病研究所所长宋诗铎教授说,“自青霉素问世以来,就不断有细菌对各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细菌很‘聪明’,抗生素要把它们杀死,它们也会想方设法存活和繁殖,能够活下来的就是耐药菌株。某种抗生素用得越多,就越容易产生耐药性,只有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据天津感染病研究所一项调查显示:天津市医院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现象从2007年的60%降为30%,但住院病人抗菌药物至少50%使用不合理,情况不容忽视。宋诗铎表示,天津住院病人抗菌药物至少50%使用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预防使用不合理、缺乏明确指征、选药不对、剂量不对、疗程不对、给药间隔不对、缺乏病原性检查。目前,由于没有区别细菌和病毒的“金指标”,因此开具抗菌药物,医生的经验格外重要。 宋诗铎还表示,儿童作为特殊群体,用药有特殊的规定,喹诺酮类药物易引起不良反应最多。含苯甲醇成分的注射液禁止给儿童肌肉注射。一些感冒药对于儿童来说要慎用,如含抗过敏药成分、含麻黄碱成分的感冒药。 对策:严管医生用药权限提高市民保护意识 据介绍,为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2009年3月23日,卫生部办公厅就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问题下发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通知提到,要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医师在临床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状,药师要严格审核处方。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而在监管程序中,由哪些部门具体负责,怎样实现对医生的监管,则成为一个操作层面的问题。 专家表示,合理管住抗生素,不仅需要国家重视,医疗机构、销售渠道严格监管,还需市民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医疗卫生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