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下午,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表示,出台国家基本药物政府指导价格后,零差率销售后的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取得一定进展,但距离社会各界的期待尚有较大差距。 张平介绍,基本药物制度是本次医改提出的一项新制度,旨在保障基层用药的安全有效和方便可及,减轻群众用药负担。经过反复论证、专家遴选,发布了《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版)》,针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确定307种基本药物,同时考虑到地区差异和群众用药习惯,允许各省(区、市)合理增补部分药物,已有14个省(区、市)公布了增补品种。 张平还表示,在实现30%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各省(区、市)按2010年度覆盖面扩大到60%的要求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6006个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占总数的51%。安徽、江西、陕西等地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推开。“零差率销售后的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 在谈到下一步工作时,张平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重点抓好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机制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两个重要文件的落实,加大基层综合改革力度。 “公立医院改革尚需深入探索。”在谈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时,张平表示,目前,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公立医院改革重点任务。 谈到下一步工作时,张平表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加快推进以16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鼓励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重点难点问题方面大胆探索。 ———大力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重点推动医院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促进因病施治,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进一步健全分工协作机制。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进一步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试点。 ———积极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抓紧制定和完善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文件,为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创造良性的竞争机制和行业环境,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